|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成都打工妹》寻求出版!
作者:SOHO特区网
-上传日期:2003-10-25 |
一部真实披露打工族严峻生存状态的纪实小说------------------------
《成都打工妹》寻求有实力的出版商合作出版
---- ----内容梗概 ----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对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已形成当今中国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篇纪实小说,讲述了三个农村打工妹进城务工发生的一个个真实而离奇的故事及其不同的命运结局,生动地反映了这个严肃话题。这虽然以成都为故事背景,但在国内有典型意义。
----章节字数
----全书21万字,10章。
----作者简况
----郑光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多家刊、报特约记者和专栏撰稿人。从上世纪80年代后陆续发表较多作品。擅长中国当代热点问题类纪实文章。 长篇作品《气卷神州──中国当代气功大热潮面面观》(成都出版社,1991年11月)、《中国武术气功探秘──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二书出版后反响甚好,发行均10万册以上,对中国当代武术、气功热作了深刻剖析,并预见将可能引发的一些社会大问题。上二书出版后得到国内专家学者好评,至今中国许多网站、书籍资料中均注明将该书列入“主要参考资料”。 ----《特殊的战争--文革大武斗》、《世界罕见的文化现象一一中国文革中“文斗”现象奇观》二书70余万字,由美国海马出版公司新近出版。 先后在国内及海外各刊、报上发表2百万字以上的文章。 国内及海外多家报刊媒体、网络多次报道过事迹、并评介其作品。作品多次获奖,如被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评为“四川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被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四川省新闻学会评为“四川省新闻奖年2001年度二等奖”.... ----相关人士普遍认为:郑光路无论纪实或文革研究、文史等作品,都具有材料独特、新奇、大题材等个性特色、立意深刻独到,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学者风范....
----本书目录
----作者小序 ----前奏曲 三女结伴去打工 ----第一章 “草台班子”闹江湖 ----第二章 “人串串”和职介所 ----第三章 “边缘女人”生存怪状 ----第四章 从结婚“彩虹”中堕落 ----第五章 错位的爱情 ----第六章 小保姆万花筒 ----第七章 含泪的“创业” ----第八章 血染风尘路 ----第九章“刀锋上跳舞”的婚外情 ----第十章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作者小序 ----书之有序,自古而然,且多请名人作序自抬身价。这本书完稿后,本也想请某学术界、文学界名流署名作序,原非太难之事。但想,隔靴搔痒,令人难受;雾中看花、读者费力。不如直来直去说实话,读者反而看罢觉亲切。
----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对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已形成当今中国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篇纪实小说,通过讲述三个农村打工妹进城务工发生的一个个真实而离奇的故事及其不同的命运结局,真实地披露了打工族严峻的生存状态,生动地反映这个严肃话题。 ----农民为什么要进城打工?首先是因为历史造成的巨大城乡差别。我文革年代下乡在卓文君故里的四川邛崃县当知青,和农民一起住破草屋、吞糠菜,发高烧、打摆子,常无粮、断炊烟…想起心酸、说来可怜、那时农民终年劳作,每天“工分”只值两角钱! 文革结束后,农村有“三次改革”大潮。第一次改革,农民分得土地。第二次改革,农民有了对承包地的自主经营权。但农村普遍仍只能解决温饱,挣钱仍是不易。主要原因,农田生产仍停留在几千年来的传统耕种方式,而中国农民却担负着最沉重的税负。有资料显示:全国县乡一级“吃财政”的人员有2500多万人,需要开工资2500多个亿;全国有400多万个自然村,3000万村组干部,最低工资也需要1000多个亿……农民一年到头“脸朝黄土背朝天”,去养活数不胜数的冗吏闲人。 ----种田没有吸引力,于是形成轰轰烈烈的第三波进城打工“民工潮”。
----我写这本书,绝非道听途说、向壁虚构。如果没有人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积累、多方面的社会观查,是写不出这部作品的。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就“下海”闯深圳、珠海,实际上是个较早外出的“打工仔”。我曾亲身感受到打工者那种在异乡当“边缘人”的憧憬、艰难、酸辛…… 90年代我曾办过企业,管理工人,更是天天同打工仔打交道。 ----近20年来,我另一主要工作就是写作。作为国内多家刊、报的特约记者和专栏撰稿人,我曾专门采访过不少打工族,在《知音?打工》等杂志及近百家报纸上发表过有关打工族的文章。 ----我住家所在,离全国闻名的“九眼桥劳务市场”走路不到5分钟。我经常到这个自九眼桥头起往西数百米的府南河边的“人市”上,去作社会调查。“人市”上密密麻麻挤满人,大多数打工男人脸脏、手脏、衣服脏,连提的大袋小包也脏。用工的人大都衣著时髦、满脸骄傲,以居高临下甚至鄙视的目光,从头到脚审视……我经常同这些蹲着、或坐在稀脏的地上,面前用纸烟盒、破纸片,歪歪扭扭写着“求职打杂”、“求职厨师”、“求职泥工”的打工求职者,一谈就是半天。我也经常到那里去招聘员工。 ----所以,我能了解到打工族的喜怒哀乐,也观察到他们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类型。我为广大打工族的善良朴实、勤奋坚韧、吃苦耐劳等优良品愁而感动,也理解他(她)中许多人的自私自利、目光短浅等“小农意识”,甚至耳闻目睹他(她)们中不少人渐渐沦为窃贼、刀客、人贩子、妓女…….
----农民进城打工“民工潮”,对中国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良性影响。 如安徽省2000年,打工者寄回和带回的现金达264亿元,全省农民人均518元。河南省社旗县,全县农村劳动力42万,全县常年务工人员有8万多人,年创效益5亿多元。按一亩地年收入500元算,仅农民工打工一项,就等于为该县增加了100万亩耕地。据统计,1997年,四川全省打工族寄回收入140亿,而当年全省财政收入也就170亿;而据四川权威部门省劳务开发办公室披露:2002年中,四川省输出农村劳动力1,307万人,全年共实现劳务收入已增至43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32元…… ----农民有吃苦耐劳的传统品德,为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在城里干苦活、重活、脏活……为城市高速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同时,农民进城打工“民工潮”,也对当今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引发许许多多严重的社会问题、民怨沸腾。有些问题,已到不解决就“不得了”的地步,如2003年因“暂住证”被打死的“孙志刚事件”,使中国政府高级领导层也不得不迅速作出反应。 ----打工者得不到相应的城镇居民待遇、起码的社会保障和平等的就业权力。如广东省政府2002年春节后提出了歧视外来民工的招工“六不准”(即在春节后一个月内,省内的所有用人单位一律不准招收外省民工等等。) ----许多城市规定:没有《暂住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其出租房屋或者提供就业、生产经营场所,或聘用。而实际上,《暂住证》的主要功用是为某些部门谋利。仅以流动打工人口为1个亿、以每个暂住证收10元计,一些部门每年就至少可以坐收10亿元以上。 ----虽然在2003年发生发生“孙志刚事件”后,情况有所改善,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农民进城打工族的生存状态,其实是非常严峻的。他(她)们艰难谋生、进城被歧视而受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严峻的生存状态和各级官员严重的“腐败”现象相映衬,从中产生的中国现实生活中的巨大贫富悬殊、生存权的不平等,确实已形成当今中国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足以引起各界高度重视! ----进城的农村打工族,目前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于城市生活边缘的弱势群体。他们承接着粗活脏活苦活及危险职业,却又缺乏社会扶助及政策保护。这里有世俗的偏见,也有农民自身的原因。?quot;城里人"相比,农民在教育文化、阅历见识等方面确实不如城里人。大量农村打工族进城,在社会治安等方面,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犯罪率急增、城市拥挤、交通堵塞、城里人下岗就业困难、色情业泛滥、婚姻家庭稳定性下降……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千百万打工妹进城后的遭遇和引发的社会问题。 ----这许许多多勤劳、纯洁的农封少女,为挣脱家乡贫困生活,怀着五彩斑斓的人生憧憬,背井离乡到繁华都市里打工、挣钱、寻求爱情、婚姻……但是,在无数身强力壮的男性打工者谋生都异常艰难的异乡,她们的生存环境一般说来更为险恶。她们挣钱更为有限、更不容易。为了在举目无亲、充满陷阱风险的异乡生存下去,她们付出的代价比男性打工仔往往更多、更惨重。她们居无定所,为了一点可怜的收入,更容易被剥夺人的尊严。她们的贞洁,很容易被贪官污吏、大小“色老板”甚至流氓混混轻轻松松就无情地掠夺撕毁,甚至长期遭到肆意蹂躏……在电台、广播、报纸上,因世道险恶、谋生艰辛,许多打工妹被强奸、摧残、折磨的消息层出不穷。这些处在人生最美好阶段的花季年龄的女性,还有不少人被拐卖塞外荒村成为生育工具、被逼良为娼去卖笑,有的还被毁容、被害,有的自杀、失踪、变疯…… ----由于千百万农村打工妹涌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对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带来巨大冲击,城市中无数家庭因之破裂、解体。许多人因此歧视、敌视打工妹,许多地方有“民谣”、“顺口溜”:“赶走骚村姑、还我好丈夫。赶走打工妹,丈夫回家睡”! 这一切一切,已使许多有良知的作家,抱着“反映现实、干预生活”的严肃态度,去进行创作。要通过作品帮助整个社会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和社会大环境,使得这些纯洁朴实的农村打工妹遭受如此厄运? ----我们的城市高楼大厦在不断耸立,我们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一代农村青春女性、一个庞大公民群体组成的“打工妹”中,许许多多人在极平凡、低档的工作环境中自尊、自强、创业、自立;但另一方面,确实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在打工大潮中挣扎、呐喊、哀哭、沉沦、湮没…… ----我的这本书,希望能通过极真实的描述,唤起我们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全社会对这个如今已熟视无睹的群体投以更多的同情和关爱。
----近年来,随着“打工族”人口急剧增长、对各界生活的日益渗透和影响,所谓“打工文学”类作品甚受欢迎,引起文艺家、传媒与影视界的关注。如由影视制作人创作拍摄的《特区打工妹》、《外来妹》、《山城棒棒军》等。 ----“打工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必将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一提起"打工文学",人们便容易联想到打工者的蓬头垢面,胼手胝足。有些“作家”、“学者”甚至觉得不值一提。他们“居高临下”的妄自尊大实在可笑。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缺乏调查了解,不懂“文章合为时而作”的道理。 ----“打工潮”,实际上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迁移,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一环。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人口9亿人,占全国人口64%,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占49%,显而易见,这里约有16%即大约两亿人口在城打工。 ----而反映这种重大社会问题的有分量的文学作品,至今是不多的。一些所谓的“打工文学”,以通俗化、大众化为理由,一味媚俗。甚至胡编乱造荒诞不经的“英雄爱美人”、粗制滥造的“奇遇”、浅薄乏味的“爱情”,每每还夹杂着下作的色情与挑逗…… ----作者写作此书时,深以此为戒。本人创作态度十分严肃,坚决杜绝这些无聊文字。本书写作很难,反复修改,一年时间才完稿。
----一部受读者欢迎的文学作品,不但应当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还应引人入胜,让读者读来欲罢不能。本书作者尽力让本书具以下特点: ----1.真实:作者为写作本书,经过大量人事采访及资料积累,流览了近十年来四川公开发行报纸上有关打工族的种种报道,还积累、参考的国内各种资料至少数百万字以上。本书系纪实小说风格,文中涉及的事实案例、甚至某些细节都真实有据。书中不少事例,还是四川媒体报刊曾公开披露过的,准确无误。 ----2.好看:故事生动、环环紧扣、悬念丛生。这种既“好看”又动人的故事,不是凭空编造,而是源于真实生活。 ----3.语言:语言鲜活、明白如话;绝无令人昏头转向的大段“心理描写”及华而不实的“网络语言”;无冗词赘句,不玩深沉、不卖弄技巧,力图平淡中显功力。 ----4. 读者面广:本书作者以自己熟悉的四川打工族为描写对象,书名取为《成都打工 妹》,虽然以成都为故事背景,却既有地方特色,但在全国也非常有典型意义。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书讲的是四川、成都在世纪之交发生在打工族中的故事。书中 披露了一些曾震惊全国的凌辱打工妹的案例(如给打工妹下阴上“贞节锁”、长年虐待囚禁小保姆等),以及拐卖欺诈、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而类似这种凌辱打工妹的案例和“社会丑恶现象”,绝非四川、成都才存在。据作者本人掌握的在材料,沿海一些省市表现更为突出。本书反映了这个急剧变革年代中严峻的社会治安状况,也多处描述了四川省市广大公安干警为消除这些“社会丑恶现象”作出的巨大辛苦工作,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令人钦佩。 ----本书反映的是中国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讲的是寻常百姓的真实故事,贴近大众生活。作者相信这本书,会在读者心中掀起波澜,会让读者感动、吃惊、愤慨、叹息…… 至于本书到底写得是好是坏,那就是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权力了。
----欢迎有实力的出版社或文化传播公司与我们联系此书稿的书版事宜,无意勿扰。
----联系方式: ----徐先生电话:010-65766290电子邮箱:chinasoho520@hotmail.com
|
|
|
浏览次数:1366--
|
----上篇文章:如何让你的稿费如雪花一样飞来?
----下篇文章: 《大庾岭》寻求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