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资深编辑进言:时评投稿,“发送邮件”之前的注意事项!!
作者:SOHO特区网
-上传日期:2004-1-11 |
如何投稿?这个问题还用讲吗?按理说,大家都是经过长期投稿考验的文场老将,让我这个从来没投过稿的人来讲这事,实在是班门弄斧。但是,“智者千虑、偶有一失”,有些作者在投稿时也还是会犯一点小错误的,这不,让我这个愚者也“偶有一得”,终于有机会来说说投稿之事。 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还是“一二三”地道来。哈,突然想起有一时评编辑曾说,现在写时评都不兴什么“首先、其次、再次”了,说这是“老土”,是“八股”,但我觉得这也要因文、因事而异,有些文章还是需要“首先、其次、再次”的,还是需要“一二三”的,起码看起来比较清楚明白。尽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文章,但我还是按“一二三”的顺序来说。 说了两段废话(连本段一起是三段),下面言归正传。 一、编辑并不是“非常了解你” 有些作者在第一次给“南国时评”投稿时,邮编、地址、电话等齐全,但第N次投稿后,就只署了一个名字,文末省去了邮编、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也许这些个作者以为编辑都知道了的,还用得着吗?在此,我以一个编辑的身份说:大大的用得着!原因是:一个版面不一定只有一个编辑,先前的编辑知道你联系方式,另外的编辑不一定就知道。就算先前的编辑知道,也还要去查以前的“老底”,你想想,作者越来越多,查找起来就会越来越难,更何况不是每一个编辑都会花工夫去整理作者资料。 那么,对编辑而方言,“联系方式”有什么用呢? 邮编、地址的用途:编辑们一旦采用稿件,就要将邮编、地址交给编务人员寄送样报,同时交给财务人员寄稿费。因此,邮编、地址必须准确无误。遗憾的是,有些作者长期没有重视这一细节。
***例一 有一姓邹的作者,不知为什么就是不给邮编,以至一旦采用他的稿件后,都要重新查找邮编,很麻烦。
***例二 有一姓刘的作者,在一次来稿中,将自己地址中的“裕”错写成“玉”,好在我对这个地址有印象,纠正过来后才给编务、财务,否则这位刘作者就不能按时收到样报和稿费。
***例三 有一次,采用了一篇来稿,见报之后才发现,此作者没有留下邮编、地址,也没有电话,没法寄样报和稿费。无奈,只好向其发邮件,要求他提供这些东西。过了三四天,这人才回复,但却影响了编务、财务的有关工作。自此之后,我们的编辑就定下这样一条:凡来稿没有邮编、地址的,一律不用。 电话的用途:废话,谁不知道电话的用途?是的,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但在编辑这里,却有特殊用途。编辑在编稿过程中遇到疑问,需要用电话与作者联系及时解决,这可是不能等待的。 ***例四 某天,在看时评版大样时才发现,选了同一作者(这个作者也姓刘)的两篇稿件,准备跟作者联系,将其中一篇改一个名字,但一查,该作者没有备用笔名,也没有留下电话,没法联系上,而编辑又不能随便给作者编造名字,没办法,只好忍痛割爱撤下其中一篇,换上其他稿件。你们说,这不是很可惜么? 电子邮箱的用途:一般情况下,编辑在采用稿件后,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但是,有的作者认为,“寄件人”已经自动标明了邮箱,就没有在文注明。其实,这也不利于编辑的工作。因为编辑在从邮箱中取稿时,通常只会选取“邮件正文”,也就是作者书写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没在文末注明邮箱,编辑还得再“复制”一次。我想,如果每个作者多写那几个英文字母,编辑每天就会少“复制”很多次,工作效率也会高些。 ***例五 有一次,因为忘记复制一作者的邮箱,采用稿件后没法用邮件发用稿通知,只得发手机短信通知该作者。 至于文末的“联系方式”,可说也是五花八门的。如:有的作者还加上“我的地址”之类的字样,这也是多余的;有的顺序是“作者、地址、邮编”,这也不是很好。
编辑主张:还是按照信封上的顺序为好:邮编、地址、姓名(真名)。而且“邮编、地址、姓名”这样的字样都可以省掉,因为这是一眼就明白的。然后才是电话、电子信箱。 至于文章的署名,还是直接放在标题下面为好。
二、请直接用文章标题作为邮件主题 有些作者在来稿时,邮件主题只有两个字--“投稿”或“来稿”。从我的感受来说,这并不好,不利于编辑“看题”。另有些作者的邮件主题却又过长,除了文章题目外,还加上“某某时评稿件,贵省只投一家”等字样,这就没必要了。总之,主题太简单了不好,太复杂的也不好。
编辑主张:直接用文章标题作为邮件主题,让编辑一眼就看见你的稿子。如果编辑要做“同题时评”,也好一眼就看清楚有多少同题来稿。
还有的作者,将文章标题作为邮件主题后,文章本身却没了标题,这也不好。
我不知其他报社的编辑的选稿程序如何,但本编辑的程序是这样的:先看题材和观点,这是两大基本要素,从标题上就看得出来;再看论述是否有理有据;如果有同题材的多篇来稿,再比较文字、语言等方面。 ***例六 某日看来稿,先看邮件主题上标明文章标题的,稿件选好后,觉得当天的稿件很有分量了,就没再看那些邮件主题为“投稿”或“来稿”的来稿。结果,当天清样后,再回头去看全部来稿,结果,邮件主题为“投稿”的一篇来稿比已经选用的同题稿件还要好,然而却已经无可奈何。也许有作者说本编辑太不负责了,怎么不把全部稿件看完就定稿呢?的确,本编辑当天失职了。但在此也提醒一下作者大人:你不要把好肉埋在碗底嘛,能不能让我一眼就看见你的好肉? 三、不要再用“附件”发稿了 大家都知道,打开“附件”,还得多点一次鼠标,还得多运行一小点时间。每篇文章多花一小点时间,在编辑那里加起来,可就是一大点时间了。如果附件是txt文件的话,还好一点;若是doc文件的话,文件大,时间就更长了。况且,现在流行的一些病毒是通过附件携带的,打开附件容易感染病毒。因此,除了漫画作品外,我们一般不打开附件;对于doc格式的附件,更是坚决不打开。 四、加上原新闻的网页链接 一个负责任的编辑,往往会查看时评作者引用的原新闻,因此,希望作者在第一段引完原新闻的基本事实后,在注明“见**报*月*日报道”的字样后,同时注明原新闻稿件的网页链接,以便于编辑马上查看、核实。
有些作者将原新闻全文拷贝在文末,但我以为这没必要。一是把原新闻附在文末,增加了邮件的长度,邮件变“大”了,由此而来的是传输慢了、打开时的显示速度也会变慢;二是能看电子邮件,肯定是在上网的,有个地址链接,编辑马上就可点击查看了。 ***例七 曾采用一篇稿件,引用的新闻事实只注明媒体名称,并未说是几月几日的,我不得不去该媒体的网站查找,但其引用的又不是当天新闻,还得“搜索”一番,费了10多分钟,终于找到原新闻,却发现时评作者引用错了。当然,本编辑帮他改正过来了。
附:时评投稿格式(建议) 时评标题时评标题 署名 引用新闻事实,引用新闻事实,引用新闻事实,引用新闻事实,引用新闻事实,引用新闻事实。(见**报*月*日报道,http://www.abcdefghijk.htm) 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评论正文。 (邮编 地址/单位 姓名) (电话) (电子信箱) (其他说明文字,如作者声明、备用笔名等) 先读为快
|
|
|
浏览次数:1276--
|
----上篇文章:本站签约作家李迎兵小说《雨中的奔跑》寻求出版!
----下篇文章:健康的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