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感悟“居家优势”
偶得一篇文章,何时、何地所看甚至整篇文章的的内容大都不记得,大概是关于处世技巧或者是办事方式之类的吧。只是记得该篇文章的作者在字里行间很有些沾沾自喜,我们姑且认为他对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颇感自负,在当时我也只是撇了撇嘴,大不以为然,认为不过也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之徒而。 但是其中所提到的“居家优势”的说法倒真是让我记忆犹新,想一想觉得对自己工作、生活还是有些补益。现在把它提出来一起来探讨,不免左顾右盼、惴惴不安,心想如果那个不知名的作者知道这一切的话,大概会对我的行径大大的不以为然了,不过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想只要他的观点真的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帮助的话,他也该感谢我把他的观点“发扬光大”了,算是给他占了大大的便宜。 “居家优势”到底是什么呢?我看还是举一个实例来说明比较好: 有着众多爱好者的足球运动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为之疯狂。我本不太喜欢观看足球比赛,但是在我的周围喜欢看的人太多了,偶尔也会随着朋友们一起去观看一些他们认为特别关键的比赛直播,次数多了,也会装模作样的谈论一下最近“甲A”的近况、贝克汉姆的最新绯闻之类的话题,当然也就对一些必需的名词进行“钻研”,以便搞一点谈资,免得贻笑大方。 “主场”和“客场”这两个名词就是我在这样的情况下捡到的。我的理解是在某一个球队所在地进行比赛,这个球队如果参加比赛的话,这场比赛对它而言就是“主场”了;反之,如果一个球队远赴异地去参加比赛,那么这场比赛对它而言就是“客场”了,对应的还有“主队”和“客队”一说。 “主场”和“客场”在足球比赛中关系可是比较大的,一般来说如果是“主场”比赛,无论是球员还是观众,都会对“主队”报以极大的希望,而结果也往往会如大家所愿。如果因为种种情况“主队”输球了,大家会觉得有些意外甚至是鄙夷了。因为在大家心目中,占了“主场”,就占尽了优势,赢球的机率就会比客队大了好多,输了是不应该的。 这种主场占优的状况,我们就可以说主队具有“居家优势”。 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地方能够体现出这种“居家优势”: 到朋友家去聊天作客是经常有的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朋友,也就会有不同的作客经历,当然也会有很多待客的经验。大家会发现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客人往往会自觉不自觉的遵从主人的意愿:对某一件事的看法总是以主人的看法为结论;频频附和主人的言谈;在主人家里有些拘谨;对主人的茶水饭菜表示赞赏……。 这其中不排除有面子问题,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人的心理在作崇,那就是“居家优势”,我们也可以给客人的心理状态起个名字叫“居客劣势”,就是说客人总会很自然的把自己放在劣势的一面,为什么呢?因为环境的不同。熟悉的环境里能够谈笑风生、思维敏捷、挥洒自如,甚至连声音都好像有了磁性般极具感染力;而在陌生的环境里会局促不安、思维凝滞、唯唯诺诺,严重的能说上一句完整的话都需要都要费很大的劲。 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等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群大学生随机分成三组,把这三组学生分别放在三个学生宿舍,来讨论一个关于学校对学生的政策的问题,其结果是:每组所得出的结论恰恰都是宿舍主人的观点。 所以说,如果邻居家有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树荫遮挡了你们家花圃的采光,你对此颇为不满,急于说服其斩枝断叶,是去他们家商量呢?还是请他来你们家合计?从“居家优势”的角度出发,当然是在自己家里效果比较好了。 “居家优势”有时也会有别的表现形式。经常坐公交车的朋友可能深有体会,公交车上的人一般都很多,但是大家都很少交谈,或看报纸,或凝视窗外,或闭目养神或者还有盯着别人口袋看的“三只手”,总之沉闷和寂静算是公交车上的主流气氛了。但是售票员则不同了,他们得报站、卖票甚至给外地人介绍路线。除此之外他们的语言和思维是活跃的,或怒斥外面行人、某个车的司机等不长眼,或对车上的乘客颐指气使,大呼小叫,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他们家一样。而乘客们则对此大多会抱以缄默不语。如果这时候上来了同一伙的一群人,情况则大不一样,他们就会成为车内的新主人,在车内肆无忌惮的谈天谈地,说笑打诨,俨然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也属“居家优势”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这些不是我们要提倡的,只是就此来分析其心理状态而已,大家切勿盲目效仿!) 这些人在给自己创造“居家优势”啊!我们都经历过高考的严峻考验,庄严肃静的考场使不少的心理素质差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翻鞍落马,抱憾而归。然而如果考场设在自己生活、学习的学校里,那情况可能会好很多了(居家优势)。即使不能有此好运,有经验的老师也会让学生事先反复熟悉考场环境(创造居家优势),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正常发挥。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比在陌生的环境里更具说服力,思维更稳定,发挥更正常。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应该充分的利用“居家优势”,如果不能保证在自己家里或是办公室里谈事情,也要争取在一个中性环境里进行,使双方都没有“居家优势”。 谈了这么多,才发现这一观点竟然是我无意之中所得,真是感慨万端。看来“处处留心皆学问”这话值得咀嚼回味。一个观点、一个人即便是起初是多么的“大不以为然”,回味回味,思量思量,也许我们就会恍然大悟、相见恨晚了!
|
|
|
浏览次数:780--
|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下篇文章:全国高稿酬、付酬及时、讲信誉报刊媒体前十位名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