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负石而游
负石而游,终生劳矣,石不碎,劳无穷。——题记 笔者暇时优游于湖畔,忽见一人负石而泅游于湖水之中,驻足,仰望穹苍,莺飞唳天;凝视湖面,凫跃吸翠。笔者登时陷入沉思…… 著者暇时曾于《华严经》中摘得一佳句: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破器浊心之众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像。试问是什么使我们浊心呢,佛家云:名、利、色。但照鄙人愚见还应当包含权,权力照样能使我们浊心。众人为什么喜好名利色权呢,因为他们惶遽,他们惶遽失败、贫穷和碌碌无为,而这些惶遽是支配着我们的生活的。在市场经济下过活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里强加给他们的压力,因而人们渐次丧失真正的自我,不得不改变自己去迎合这个社会。“社会压力和政权需要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放弃个人的自由和支配自己的可能性,他们忘却了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的存在不再是真正的存在。”(《存在主义的大师们》耶日·科萨克)这是“存在主义者”们对这个世界的控诉。 内在的惶遽和外界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把自己当成商品推销出去,有智力的出卖自己的智力——现金大部分的人正是走这条路的——没有智力的出卖自己的肉体。这便是现代人时常感到孤独、迷茫和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原因,在这条道路上,他们只得踽踽独行,抑且愈走愈孤单,愈迷失自己。 前些日子里,村里有个正当而立之年的人过世了。他身体里长了个肿瘤,医生说要趁在医治,但他却舍不得一个月五千元的工作。嗣后,肿瘤扩散至全身,遂不治身亡。就像那个负石而游的人,他所背负的石头,既有他内心的沉重,又有外社会所施加的重量。 此时,我想起了李叔同,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何他遁世弃俗,遁入空门了。他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正是告戒我们应当送别那些因为得不到世俗的种种而产生的惶遽情绪,从此方面来阐释《送别》未尝不可。因为单凭个人之力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那么我们只好先改变自己的心境,舍去那些惶遽。 记得一位老禅者曾说过“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因此我们应当斩断这些烦恼苦痛的绳子,常见如来法身的影像。
|
|
|
浏览次数:1112--
|
----上篇文章:出版社诚征书稿
----下篇文章:《婚姻与家庭》第10期,11期用稿情况,并约13期稿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