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古人治吏的原则
廉政问题关系到朝代的兴亡盛衰,关系到政权巩固,社会安定。所以,中国古代各朝代有政治远见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官吏的廉洁问题,把廉洁作为官吏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规范,在吏治中提出“以廉为本”的思想。以廉为本,就是要求官吏在为政过程中,时刻以廉洁之德为本,要求官吏自守律己。《礼记·乐记》中说:“廉以立志。”《薛文清公从政录》中提出的居官七要中的重要一项便是“廉以律己”。《牧鉴》引朱熹语说:“守官只要律己公廉,执事勤谨,昼夜孜孜,如临渊谷。”廉洁的对立面便是贪污。贪官污吏从来被认为是大恶不廉之吏。对官吏来说,廉洁与否,决非小节而是大节问题。管子把“廉”看做关系国家兴亡的四根柱子之一,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廉洁不仅作为约束官吏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是治吏的一项重要科目。早在西周时代,周王就把廉洁作为考察奖惩官吏的重要项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明主治吏,而后治民”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对官吏守职的系列考核标准,其中也突出廉洁的内容:“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纠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为了使廉洁的要求得到贯彻,秦王朝还把廉洁要求具体化为“五善”。其中一善是“清廉无谤”,即廉洁奉公,任劳任怨。明代考察官吏时,首要内容便是官吏的守廉状况以及是否存在贪污、贿赂现象。 以廉为本,还主张加强官吏的廉洁德性的修养与教育。廉让生于争夺,并非自然之所出,而是要经过个人后天道德修养然后达到廉洁。如果有了忠孝的道德修养,最后就可以达到廉洁。所谓“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经过道德修养而达到的廉洁,是自觉的廉行,比社会强制下的廉洁具有更高的境界。所以,古代的统治者很重视以廉洁为内容的官德教育,认为对官吏进行廉洁教育,可以兴廉让,励廉耻,可以补苴官风。明人顾炎武认为,士大夫不廉,就失大节。他说:“廉让,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古代社会提出以廉为本,重视官吏廉洁在政权建设中的作用,这是因为廉洁是加强对官吏行为约束的重要工具,是防范官吏营私舞弊的樊篱。以廉为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搜刮民脂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还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不少对人民有益的清廉之吏。
|
|
|
浏览次数:956--
|
----上篇文章:《阳光女生》约稿,希望大家多支持
----下篇文章:你是我的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