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花 瓣 雨
思考
你的思考能够将你带多远?人类进步的缘由就是在于思考,人的思想总是与现实有一段距离,其距离在于思想飘浮在现实的上空,因为高,所以看的就远,不断的引领着自己乃至社会的进步,就像天鹅的头引领着前方的天空而尽力去追寻。
而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则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自己的意愿。可问题在于人们似乎越来越不愿意思考了,越来越满足于现实社会物质的享受,而享受恰恰是对思考的消解,比如满足于电视的感观刺激,而不喜欢读书,殊不知读书就是一种积极的思考,而电视却是消极的接受,虽然接受的都是信息,其实质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记得以色列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不清楚上帝为什么发笑,难道只允许上帝思考吗?上帝你凭什么嘲笑人类的思考?何况并没有什么上帝,而人类还在思考着、进步着。所以别嘲笑我们的思考,虽然我们的思考可能还很幼稚,但是至少我们因为思考而有了希望,有了前进的动力。
思考的过程也是对已知世界的继承和否定过程,在怀疑中我们得到真知,在否定中我们得到新生。
期待
家住在这个园子的深处,同时也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有点闹中取静的味道,间或还能听到唧唧喳喳的麻雀叫,反衬了内心不断呈现的寂寞。寂寞的产生是源于与某些事物的疏离,独自感受一份清净之后的欲动。犹如这秋季将收获之后的喜悦封藏,所留下的便是寂寥和空旷的田野了。然后就是在期待着什么,期待着什么呢?期待着意外的出现再次将这寂寥和空旷惊醒和打破吗?
境界
做人、处世、言语,犹如风行水上的自然,是一种境界呀。可我分明还是感受到一种阻碍,不断的产生一股浑浊的气,需要夜的沉定方能将之消弭。各自为政的观点和所谓的思想,尚没有连贯一气,在动与静之间沉浮。打通七筋六脉的,才是武学的高手呀。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塞则了我内心的通道呢?是我浅薄的知识尚形成不了足够的压力以使之不能贯通和喷涌?是抵制不了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诱惑而产生的欲念?还是为了藏拙而产生的虚伪?抑或是被社会的机器挤压而将自己分割成块?
喧嚣
记得国庆节带女儿去某城市的公园玩,公园里早已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一片繁华盛世所呈现的喧嚣。独于这喧嚣中,有一径回廊,绿树掩映,游人稀少,耳畔传来的是穿透这浮华和喧嚣的京胡声,陡然间将我带入到了恒古和荒凉的历史之中,信步走去,见一老者正专注于手中的京胡,其投入似已如老僧入定,而从浑圆、苍凉却又极具穿透力的曲声中,老者又似乎沉浸在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这时候一位已届老年的妇人伴随着乐曲唱了起来,旁若无人而又如泣如诉。我听不懂京戏,但从个别的子句里,还是感觉到唱的是《霸王别姬》。我在回廊边的石墩子上座了下来,静静的体验着这一刻庄严。直到女儿将我重又引入这如梦浮生般的世事中来。
终极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坐在佛地里谈佛,似乎有点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的味道。佛不过就是一种智慧,一种大智慧,一种在俗世的苦海里浸泡之后欲达到彼岸平淡世界的智慧。如何达到彼岸的平静,靠的是心性的禅顿,具体的方法又分为禅宗和律宗不等。大师们各自顿悟的途径构成了无数的教义和心悟的历程,象是指路的标识。而“不可说”犹如陡然进入了极乐世界的却关闭了身后的大门,留下一道悬念和佛的光华,引导众生继续着各自的探索。
所谓智慧,就是不断的对未知世界的探询,而未知的世界又是无穷尽的呀。如何达到某种境界呢?记得读高中时,一位教历史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要想想达到某种境界,一种方法就是博览群书,厚积而博发,另一种就是对单项知识的精和深的钻研,同样也可以达到峰顶。”先生告诉我的是爬山的途径吗?但是从终极的角度来看,就算是到了山的顶端,我们又将如何呢?
人们坐在属于自己精神顶端的这个山的峰上,在静默着。佛说,今世太苦,我们该走向西天的极乐。道说,天道循环,道法自然,如鲲鹏御风,无所阻碍。基督说,在今世忏悔我们的原罪,进入天国吧。而在人类精神之山的顶端,我们又是危险的,魔鬼向我们展示的是山崖和丘壑美丽,人间世事的万象,稍有不慎,我们就会堕入悬崖,而万覆不劫。
人们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之后,知道了普通的、一般的道理。而大智慧却又是殊途同归的,佛的也好、道的也罢,便是基督的天国,也是引导世俗的人们弃恶从善,从而走向精神的乐园。世俗的大地是坚实的,欲望引导着人们去努力、去建设、去疯狂。自由和秩序就象一对难兄难弟,时而纷争,时而统一。人类的智慧飘浮在天空,还在思考着人类的走向。
挣扎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铭志”,坚守一份宁静、一份淡泊,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对官场洞彻乃至产生了无奈情结之后的一种放弃。“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入糊涂更难”,也就是说:不见风雨难见彩虹了。怎么才能见了彩虹而又不需要经历风雨呢?我始才佩服佛的坚忍,还有就是——心性的顿悟了。
我无法按捺在这平淡的生活中,内心产生的渴望,总渴望在这波澜不惊的一生中激起哪怕是点点涟漪,也好让这枯燥的日子不再平淡。可是我又怕呀,怕一旦打破这平淡的生活,将面对的是无法主宰的激流,也许是惊涛骇浪,我敢于探求那种不可测的未知世界吗?
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也就是在这矛盾中,苦苦挣扎,或许就此终了了我们的一生。 这是怎样巨大的悲、巨大的疼呀! 也许,我所剩下的也只有欺骗了,我欺骗自己我很快乐,我欺骗自己每天只要想着快乐就快乐了。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悖论。
抽象
时常有一种魂魄飘离出自己躯体的感觉,周围的音响渐渐的远去,目光变得空洞,物体也变得模糊,在无限大的空间和无限小的世界浮现出一副副不太具体的流体,象梦一样演绎着荒诞。是扭动的铁轨?是夜幕中飘飞的雪花?是舞动的霞和变幻的色彩?
时间的空洞不是很长而快速的飞驰,是静立的、透明的,象肥皂泡闪现的光。空间也不是立体的方块,没有维度,没有墙壁,没有规则。有的只是裂变的细胞、飞舞的意象如凡高画里的狂乱。
穿越
因坚持理性世界而拒绝感性世界吗?因渴望感性的释放而放弃理智的思考吗?还是让两者并行不悖?男性在理性方面就一定多于女性,而女性在感知方面就一定多于男性吗?好了,不再纠缠于统计学的概率了。我所要表述的是用时间和空间来界定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类几乎能够确定自己的寿命,前提是排除各种突如其来的风险。就是说人们能够预知生命所拥有的时间。对生命未来时间的清晰预见,这就好似把生命设定在一个理性的空间之中。可谁又愿意一生只呆在一个熟知的空间里呢?既然有空间的存在,你们这个空间也是有限的,前提也是一如时间一样,是以人的生命来度量的。
拒绝理性的理由,是因为生命所拥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是生命对熟知事物的反叛,是生命对现实规则的逆反,也是审美的疲劳吗?接受规则则是生命为了得到延续的理性无奈。因为规则就是集中归纳、理性推论、逻辑判断之后的设定,是对生命自由的限制。那么如何能够打破规则,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生命的无限自由和张扬呢?
作为感性世界的一种——情感,是人类获得生命自由的一种承载方式。它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回到过去或未来的任何一个时点而不受约束。它可以穿越空间设定的壁垒肆意的挥洒而没有界线。情人们可以抛弃肉体与现实的规则实现灵与灵的交汇,从而达到绝对的自由。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是不成立的,是站在现实的规则和设定空间的有限性的角度来说的,若果说对,那么也只是对了一半。
如果理性与感性在时间和空间的某个点上结合,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其实我们每个人或人与人之间的交汇就是在这个点上呀!所以我们矛盾,所以我们才失去了生命原有的活力,所以我们要立刻穿越这个点的限制,因为规则将自由拉入了它的怀中。那么就让理智与情感分开,这是否也符合“距离产生美”的论断呢?
所以我们不必在意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我们所在意的是让矛盾产生的动力激发生命去自由和飞扬。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网络的虚拟性,网络虚拟的只是空间,而时间仍然是虚拟网络的一个空白。影片《无极》的成功之处,也许正是它既虚拟了空间和时间,又虚拟的生命和情感,没有虚拟的只是人物,这正是影片视觉的误区所在,虽然文字可以将其弥补。而“摇头丸”则将虚拟的世界带入了另一个极端。因为是对生命的挥霍而非延续,所以受到来自规则的制约。
那么,什么才是完美呢?如何将生命和情感无限的延伸以穿越时间、空间,乃至现实世界理性规则的限制,以期达到生命和情感的绝对自由和张扬呢?我的朋友,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因为当你面对无垠的夜空时,你已经找到答案了。
现实
脚站在现实的土地上,让我们保持现有社会的规则,保持原有的工作、生活、乃至家庭的常态,因为我们毕竟不再年轻,因为我们承担了许所的责任,我们可以不在乎社会所谓伦理道德的虚妄,但是我们不能不在乎对生命延续所作出的庄重承诺,我们可以将身体与灵魂分隔,让情感恣意的飞扬,但是我们不能失却了理智,既然造物将事物分为阴阳两类,那么我们必须遵循这一规则,想擅自的拥有任何一方,我们就会失去另一方。这就正如爱情,当爱情达到完美的时候,那么这个世界就静止了,爱情也会失去原有的光泽。
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否则由于我们无限的拓展一方比如对情感的贪欲,那么我们就会受到来自自然规则的惩罚。我们只有将理性与情感各自的一半达到完美的平衡的权利,才能实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庄重与“和谐”。
|
|
|
浏览次数:517--
|
----上篇文章:寻梦凤凰
----下篇文章:幸福夫妻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