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国资委:以行政之手破解国企之困
11月8日在中央企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透露 :国资委近一段时间组织力量研究制定的《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在加紧修改完善,并力争尽早出台实施。并且表示了对制造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坚决坚持违规必究、过错必追的决心。 结合国资委纪委书记黄丹华对中央企业在加强不良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总结,并督促企业加强做好不良资产清理回收工作,和国资委的高层近阶段在很多场合表现出的对加强央企对内部的控制力的重视。说明国资委在推出加强重组,划分主业,业绩考核一系列新政后,又将主要兴趣放在了大不良资产清欠、清理和追索上,以此来推动现阶段国有企业的重组。 虽然国资委扮演的是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这一角色似乎是一个商业上的范畴,似乎更应该用商业的手段来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命题。但事实上无论是从现阶段国企改革的进展状况,还是国资委的特殊政治使命来考虑,国资委扮演的决不是一个单单的出资人角色。国资委的特殊背景使其可以利用市场和行政的双重通道来解决中国国有企业的种种困境,并且始终捏着改革的加速器和计量阀。纵观国资委从成立之后所做的尝试和努力,都在试图用行政力量破除国企之困。 国资委的选择 多年来,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角色一直缺位,使国企没有一个健全的监督制衡机制,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损失,国有企业改革缓慢。直至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中央企业找到了改革的推动者。 然而中国国有企业的复杂性,使改革的难度大大加大,单纯的凭借出资人的权力是不可能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的。所以在改革中不但需要演绎出手中资本的力量,更要要有行政的手段强力干涉。 市场的力量是有局限性的,只有现阶段市场中能显现出来的利益才对企业有诱导作用,但现在的市场状况对企业主动改革的诱因明显不足。一些隐含的通过改革获得的未来价值暂时无法表现出来。而当前国资委的整合工作自然不可能等到这部分价值显现出来后,所以利用行政手段走过这个阶段是必要的。任何市场行为都是在行政部门为其扫净障碍后才能进行。这是国资委将行政手段作为主要通道的第一个原因。 此外,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的部分内容,规定国资委监管的对象为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领域的国有企业,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即“两国两重”的企业,这规定了国资委作为的政府部门,有责任保证重要部门企业的健康成长,保证关系国家安全的产品、行业和资源的繁荣,从而保证中国整体上的稳定发展。这是国资委在推进改革中的政策方针。国资委要打造的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也集中在这些行业。 最后,虽然国资委主要任务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但同时要考虑到社会效应。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被侵犯。国资委实质上是代人民群众行使权力,自然不可以让企业的垄断行为,或低质量的产品服务伤害消费者。 可以设想:如果你掏钱和别人合伙开了家企业,并将自己的资产托管给某位专业人士,结果这位受托人竞强迫你高价购买企业的产品,为企业的高成本支付高价,从你身上赚取高额利润。你做何感想? 可见,国资委利用行政手段,强力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国资委现阶段行使其职能的主要手段。 利益博弈 改革本身就会触动很多人,尤其是在国企这样的复杂的深水区搞改革,肯定会触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形成巨大的阻力,使资本的力量得不到发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也避免不了博弈。 作为资产的拥有者,国资委注重的是国有资产的整体利益,国有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消费者的广泛利益。而企业注重的是,企业的短期收益,个人的既得利益,员工的现实收益。随着重组的深入,政府和企业会在局部上发生对立。国资委希望牺牲一部分企业,使另一部分更重要企业获益,使国资在整体上利大于损,,但是这种方案很难使损失方接受,尤其是当这两种企业在某方面是竞争对手时。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国资和个人方面是完全隔离开的,所以便会造成经营者对国资的增值兴趣不大,转而培植自己的利益,将国有利益私人化,或者出于增值为自己带来的利益远不如用其他的手段收益高,而对改革的态度消极。这样便使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从心态上沦为打工者,而不是企业家,而两者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博弈和对立自然产生了。 改革的主导者和执行者要相互配合才能减少因为博弈行为造成的内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企业没有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实际动力,对竞争没有深刻的意识,求大而不求强,对国有资产缺乏保值的责任意识,忽视国有出资人的利益。使国资委的意愿不能及时得到重视,甚至出现分歧,造成改革效率低下。 对于行业的垄断者来说,任何改革与其既得利益相比较都是不利的,在改革过程中消极情绪也最严重。现阶段的国有垄断性企业,已不单单是一个企业,它已经附带有一些政府性质了,需要维护整个市场秩序,制定市场规则清理,规则的破坏者,建立企业生态链。比如现在的电信和石油行业,围绕在大企业周围,会有一大批的民营企业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些企业作为生态链的中心,地位突出,效率低下。如果不改革,等到将市场开放之时,那么这些企业必然漏洞百出,到时受损的是多个产业。 所以即便博弈严重,国资委还是要利用各种手段加速改革。既然市场手段无法破冰,那么加大行政力度成了必然选择。 国资委的组合拳。 内外环境的驱使,使国资委必须要加快改革的速度和力度。于是一大堆眼花缭乱的举措被制定,实施。如果说鼓励整体上市,提倡成本控制只是停留在指导层面。那么国资委的一系列政治举措的推行便是改革的重拳了。 在所有政策中,对国企的改革起到重要的影响的主要有:强力推动重组,划分主业,业绩考核,不良资产的处理。招式之间,互有加强,相互配合。对不良资产清理追究,推出业绩考核,可以在加强经营者的风险和增值意识的同时配合主业划分,使企业能认清主业,加强主业经营,不要盲目投资,这样才能配合重组,使各企业能够建立强大的主业,最终使国资增值保值。 业绩考核 本年,国资委第一次对央企负责人进行年度业绩考核,并以ABCDE五等评级形式在会议上公布。仅从象征性来说这也是央企改革的重要一步,它说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已经合资产经营状况联系在一块了。国有资产开始有人负责了。李荣融也表示:“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要通过考核建立起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机制,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认真履行责任”。 长期以来由于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信托责任制缺乏,造成企业经营者的风险意识不强,成本意识淡薄,尤其是近年来企业的管理链条增加,企业投资行为进入不熟悉的产业,新投资与主业跨度较大,大量资源不能共享。伴随人民币汇率上升,和为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而付出的花费,在打破垄断情绪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增加。种种原因使企业成本上升。加之缺乏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市场观念较薄弱,通过销售的增长比例来确定产量,采购量,使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增幅看涨。另外利用企业背景过度负债,大举投资。对下属企业融投资管理不严,欠缺风险意识,进行高风险投资的情况也很广泛,使资产减值因素增多。 业绩考核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至少表明,国企的改革已经向一个新方向发展。也不排除通过业绩考核的指标中调高某个单项指标的重要性,来驱使经营者主动的加入改革。由于央企的产业跨度大,各产业的特点和所处阶段不同,使得考核的指标难以统一,较为模糊。所以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类指标的重要性可能大于基本指标,而分类指标,关乎到产业发展的目标,一定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 清欠,处理不良资产 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遗留问题之一不良资产的处理,以被国资委近期当作重点问题来处理。央企的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如果不良资产不清理,中央企业的主业就无法加强,对整个企业的控制力就会减弱。领导者就无法在一个新的公正的平台上进行考核。这些企业就无法顺利的进入国际市场。国资委下一步改制的工作就会更加艰苦。 相反,如果能做好不良资产清理,回收工作,无疑对企业重组改制有重要帮助。首先通过对不良资产的追查有利于国资委认清现在国企的资产情况,为下一步的改革做准备,其次,对资产清算的过程,可以作为国有企业加强对下属企业的管理能力的机会。而下属子公司权力太大,盲目投资,管理不力是造成不良资产形成的主要原因。 对于如何处理不良资产,国资委更希望能大量盘活。而在所有不良资产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大量重复建设后,竞争加剧,恶化了市场环境,由于这部分资产缺乏竞争力所以质量逐渐的下降。这样造成的不良资产可能与主业无关。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上市需要,原母公司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到国际市场上去融资,剩下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部分资产和主业相关。较容易盘活。 最近,国资委推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中国诚通集团作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推动中央企业的重组。并有传闻说此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希望央企不良资产处置。但国资委还是更希望利用内部系统。因为:1、从对资产的负责态度上,显然内部公司更具优势,而此前 “债转股”效果不如意,也使资产管理公司暂时找不到能被国资委信任的其他方法。2、如果使资产管理公司介入的话,就是将不良资产的处理工作市场化了,那么不能避免各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如果竞争激烈,而国资委又出台了不良资产的追究制度,管理公司难免会利用企业经营者的心理,为其提供便利,这样有可能滋生不正当竞争,将这一工作引向歧途。3、大多数企业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认识不明,态度不积极,用市场化的解决方案,难如人意。如果采用市场化的解决方式,就不可能采取行政划拨的方式,而这一方式可以使国资委掌握不良资产处置的主动权和时间表。4、过早的引入市场化,不但减慢效率,还会影响国资委下一步改制,辅业分离的步骤。大量的资产会被企业利用这一时间“引渡”出去(如宝钢将房地产业以合资方式逃离划拨。),不被分离。 在不良资产的清理减值过程中同样要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可以规定一些防范措施例如:1、加大对不良资产减值工作的监督力度2、鼓励对不良资产的价值再发现的盘活工作。3、引入第三方的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作统一处理。4、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将资产减值的比例,和今后数年内此企业资产增值的比例挂钩进行考核。 主业分离,加强重组 国资委成立以来,大力推行企业重组,使国有企业由196家减少为169家,这一数字显然和国资委的要求数量相差太远。为了在几年内打造出几十家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国资委必须要加速这一过程,并且引导企业将资源集中,发展有竞争力的主业。 “国资委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围绕加快培育和发展80家到100家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快中央企业的重组和调整,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中央企业主业集中。”李荣融的阐述,表明了国资委进行主业划分的重要意义。 使产业向优势企业集中,既避免了左右手之间的竞争,还强化了旗舰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建立起行业内的巨大优势,同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会起到促进作用。如果拓宽点来看:主业的集中有更深远的意义。因为只有央企对下属公司有较强的控制力,国资委的意愿才能在整个中央企业中得到执行,重组后的改制才能彻底。中央企业也能规避财务风险,减少不良资产的进一步产生。只有中央企业对下属企业有集中管理能力,各地方国资委才能在统一的步调下,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督。副业太多则消弱了中央企业的内控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企业的下属企业,或多或少和地方行政有交杂,通过中央企业加强对下属企业的控制力,可以促进政企分开,进而健全国资委强调的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度。 虽然央企之间的重复建设不加抑制,国有资产将会被消耗掉。但市场和资源的集中必然会削弱竞争,促进垄断。所以重组要成为一个加强企业竞争力,挖掘国有资产价值的过程,这要求重组后的市场竞争必须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国资委可采用和已经采用的方法是:1、提出国有资产增值的任务指标的前提下,划分地域市场,比如房地产业的“南北分治”。2、建设多方监督的平台,促进央企上市,接受投资人的考核。并努力将企业推向国际市场。3、建立竞争“半隔离带”,即使企业时时感到即将到来的竞争,但实际上现阶段,这种全面开放的竞争不会来临。所以重组过程中,可以在合并同类项的同时,注重各企业的特色,并给与某项商品、资源、市场的“独占权”,但这种特权有规定好的期限。在这一特权期内,使企业处在一个相对好的发展环境中,但为了竞争全国面开放之时,任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些企业便会努力提高公司竞争力。这种策略在多个垄断行业被广泛使用。 行政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任需做为主要推动方式,其原因是:1、如果用市场手段整合,时间缓慢,国有资产会在竞争中受到巨大的损失。2,央企由于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大量的投资都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但由于暂时风险并未显现,大多数企业不愿放弃。如果放开市场,这些风险将会爆发出来,而用行政的手段强行将这一部分资产划分到风险控制力较强的企业,风险系数大大降低。3、过度竞争可能会使央企走上合资的道路,那么整个整合计划将落空。但是要注意的是,通过市场竞争建立起来的巨无霸企业,可能建成之时就是一个很强的企业了,而通过行政手段制造出的企业,作强之路才刚开始,只不过完成了规模上的提升。所以行政手段不能贯穿始终,应该逐渐的减弱影响。4、非竞争力领域的重组,涉及的最多的是管理者的利益,所以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换掉被重组的企业的领导人,是非常直接的办法,简单易行,比如最近CEC收购长城电子。 既然决心以定,李荣融迅速将房地产业作为第一个试水点。如果重组成功,将有巨大的益处。首先,将房地产业集中可以使企业拥有成本优势,从而遏制住房价走高同时保证国有资产增值。第二、通过对其它行业的房地产投资的停、转、并、归,给予房地产大型企业企业更多的市场空间,以提高占有额保证资产增值。而不是通过提升房价。第三、使国资委对企业的考核简单化,公平化,统一化。最后、遏制不良资产的产生。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对同行业资产的盘活能力得到提升。 其实这是一个以行政力量激发市场功能的过程。下达了鼓励优质企业主业整合的文件,事实上便是对其副业的一种制约,企业要想在主业上作强,就必须牺牲副业的利益,当整合进入到一定的阶段后,放弃副业便是其自然的选择。房地产现在是一个利润非常高的产业,到处都有购房者的怨声,只有重点企业在整合中提高实力,然后在竞争中规范市场,使没有竞争力的企业难以在其中获利时,房地产才会被一个个剥离出来,行业才会健康起来。如同经过常年的家电业巨头的竞争,家电市场已成了买方市场,没有新技术的企业利润微薄。并培养出了大型家电巨头。房地产业也要经过类似的过程,整合和增值才能完成。所以单纯的用市场或行政手段都是不合理的。利用行政力量挺过这一阶段,企业便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的完成整合。 对于以完成主业划分的大型企业,国资委方面则更希望它们能以提高服务产品的竞争力而不是通过市场份额的扩大,来制定新的发展思路。最近在国资委批准的普天集团的新主业思路上,这一思想得到体现。中国普天在电信增值业务领域并无优势,但是其获准的未来五大主业范围包括增值业务,同时中国普天也已经获得全网的SP牌照。可见无论是国资委还是中国普天内部,对增值业务非常看重。这是由于国资委希望普天能够利用已有的市场用户基础,发展增值业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使消费者付出更多的钱,而不是通过市场的单纯占有来提高利润,提升竞争力。 所以普天集团现在继承的重要的一笔资源是普天的原用户,如何维护这些用户,如何给他们提供更好的附加值,使他们享受到不落后与竞争敌手的技术和服务流程,使普天最应该考虑的事情。只有这样普天的品牌才能立足世界市场。 改革之路 国资委甫一成立,便标志着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大戏全面拉开,而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处于浪尖风口山的国资委,将把这场必将会载入史册的大戏应向何处? 改革是艰难漫长的,现阶段的改革还只是以重组为主。要将国有企业的群体培养成一个在国际市场上有生命力的集团重组只是第一步。如同处理受损的组织,国资委现在只是在做清创、缝合,包扎。在这些基础上,组织的自我生长能力才能发挥出来,那时企业依靠自身的经营来促进改革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行政手段在现阶段对企业改革是最有效的,但并不是永远可以依靠的工具。它不能保证企业做大作强。 国企重组,只是针对企业现在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的对症处理,要完全治愈需要对病因的治疗。;下一步可能将引进战略投资者、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然后再进一步,逐渐进入更深层次的问题。惟有如此,国企才能通过做大来做强。 更个过程必然会显示出以下几个特点:1、由结构到功能,由浅入深,由形式到实质。重组改变了公司的产业结构,重组后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变了股权结构,在结构改变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公司董事会,经营者才有可能发挥新的功能。2、改革的成本越来越小。重组面临大量的资产损失,而政府在其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如果重组成功,可以引进投资者来弥补这一部分损失,并共同承担下一步的改革成本,所以在改革上政府付出的成本将越来越小。3、改革的重点面由粗到细。首先从整个国有资产保值的角度出发,将改革的重点放在整个产业上,达到资源的重新分配。此时和个别公司的利益会发生对立。下一步就是将重点放在了公司层面,股权的改革成为重点,其间任会产生国资委与个人之间的博弈。最后将建立信托体制,解决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将重点放在了经营者身上。4、行政手段逐渐退出。行政干涉以重组时最强,逐渐过渡到通过应有的股权影响力引导下一步改革,在到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证改革的进行。 从整个过程来看改革的过程是艰巨的,改革的初期虽然成本高,利益博弈严重,改革效果不明显,但相对于后期可控性较强,偶然性较小,速度较快,易于全面铺开,,效率较高。 重组是企业改革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惨烈的,要面临失业、资产缩水、销售下降等问题,但只有经历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的顺利进行,如果坏死的资产不能清理,感染会越变越大,修补便无从谈起。用强势的新政手段保证这一段的顺利进行市国资委聪明的选择。国企的做大作强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作为总导演,国资委的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反复权衡。但即便如此,这个剧本有多长却难以估算,其实如果结局是好的,那么就不用在乎等多长时间。
文字[/size][size=3]文字
|
|
|
浏览次数:429--
|
----上篇文章:最后一次上你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