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从0到1,财经出版如何做出畅销爆品?
牛顿说:“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这句名言放在图书出版行业上来看,尤为匹配。知名的作家和优质的内容,往往给予图书编辑一个很高的起点,在书甫一问世之际,就能拥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对于图书编辑来说是幸事,但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往往也是新手编辑在入职初期的一大困惑,当其尚未积累起一定的专家作者资源时,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攀登?还有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图书策划编辑,每天能接触到海量的外版选题推送,图书品种琳琅满目,质量却良莠不齐。另外,这些图书选题或有大纲或已成形,在国外已正式出版上市的,也分为畅销书和籍籍无名这两种。对于名家、大咖作者的作品,自然版权购买者蜂拥而至,甚至已经早有行动,抢占了桥头堡。那新手编辑就应该放弃了吗?不,编辑应该具有“野生猎人”的思维,深入丛林、精准分析、伺机爆发。
微信图片_20210726114558.png
如今已成为畅销书的《灰犀牛》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案例。随着该书的中文版于2017年在国内出版上市,“灰犀牛”成为横空出世的现象级、轰动性概念,并被迅速应用到各个实用场景之中。该书的作者最初并不属于知名作者,根据版权机构的介绍信息,该书的英文版销量起初甚至不足5000本。
微信图片_20210726114603.png
很多人拿它和2008年出版的畅销书《黑天鹅》做对比,发现二者均由中信出版集团引进并打造推出,且书名都以一种“动物”命名。但业内人士会发现二者的畅销化路径其实是完全不同的。《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本身就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专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其《黑天鹅》从国外火到国内。而《灰犀牛》则完完全全是从中国大火之后,再火回国外的。这在中国国内的出版市场里,是并不常见的一种运作思路和运行轨迹。
策划编辑是如何在海量的外版图书信息库中,“淘”出这颗起初看起来只是颗“砂砾”的“珍珠”呢?
持续关注财经论坛,敏锐捕捉学界声音
在2013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美国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国际金融评论》拉丁美洲办公室主任、记者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女士针对大概率会发生并且影响巨大的事件,首次向与会的各国领袖、嘉宾和经济学家提出了“灰犀牛”这个概念。这个大胆而新颖的提法在当时仅获得了少量的报道,但被少数敏锐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所关注。
于是在2015年,伦敦商学院知名教授迈克尔·雅可比(Michael G. Jacobides)基于渥克的提法,首次发表了其系统地阐释从“黑天鹅”到“灰犀牛”趋势演变的论文,该文在国外刊载后被中国《商学院》杂志注意到,于是被翻译且引进,这也是“灰犀牛”首次出现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之中。
由此可见,好的选题不是凭空产生的灵感,而是专业积累与敏锐捕捉的叠加。新手策划编辑在做财经类图书之初,可能会遇到没有渠道去与知名财经类专家建立初始连接的情况,不用气馁,可以尝试持续对财经类大型会议、论坛进行关注。因为大型论坛上学者、专家本身就具备多年的学术研究过程,挖掘了最新最前沿的研究视点,在论坛上他们需要在数分钟内将自己的成果与观点进行精彩释放,因此其发言往往精炼、耐人寻味,这就是真正的“巨人”时刻。图书编辑借此逐渐积累起自身对相关领域的专业认知,或许就能觅得好选题。
|
|
|
浏览次数:390--
|
----上篇文章:逛店记——京城小书店,天真与专业同在(徐冲)
----下篇文章:书店要生存,只能靠颜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