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意在笔先”话写稿
当好记者不易,写出好稿难,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自有一番甘苦在心头。说实在,过去为了向上级新闻单位投一篇稿件,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稿件寄出了,盼能采用的心情就到了如饥似渴的境地。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就是在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失败的打击下吸取教训的道路上走过来的。多年来,我不但为新闻单位写了许多稿件,还根据农村题材写了不少赞美新农村的散文,如《农村的夏天》、《我的启蒙老师》、《让雪溪的山水更美》等等。但不管是写新闻作品还是搞文学创作,有一点体会尤深,即:意在笔先。 大家知道新闻必须真实。我认为,除了真实外,还要在新闻的立意上下一番功夫。同样一件事物用不同的体裁去写,就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印象,效果也就不一样。立意,就是我们写一篇新闻的角度、目的。我们要报道某一事情,就必须明确报道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新闻的要求,选择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这样,就可以正确、生动、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记得我写《家乡的喜讯》这篇通讯时,在立意上是作了反复思考的。本来打算用消息的形式去报道这个“喜讯”,但一想,觉得消息难以把我要讲的话全部正确地表达出来,就改用通讯的形式。但又一想,通讯是一种比较详细、形象、生动地描述典型人物和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而我要写的只不过是一个庆祝大会的记述,未必有点小题大做,觉得又不好。就这样反复了好几次,最后总算定下了用通讯体裁。为什么呢?因为我认为,我家乡在解放前是个穷山村,用电照明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如今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集体力量,经过八年奋战,兴建了一座坞坑水库,并相继建成了一座65千瓦的水电站,与新安江电站并网发电,村民们都非常高兴,所以,我决定要将这一过程简要地写一写。 但当我写了一个头,正文又难住我了,因为,开头写的是庆祝大会的场面,正文我所要写的是介绍家乡发展变化的经过,开头与正文怎样连接得起来呢? 后来,我采用了回忆的手法,用“一张张笑脸和那火热的场面,消除了我忘记吃晚饭的饥饿,却使我浮想联翩”这样一句,自然地揭示了正文,接着就写我家乡怎样由穷变富,由不知道电灯是啥个样子,到自己也有了水电站的过程,点出了中心思想——集体化道路给农民带来了幸福。最后,这篇通讯在“突然,一阵锣鼓声打断了我的回忆,当我兴冲冲地吃了几口晚饭赶到会场的时候,庆祝大会已在热烈的掌声中进行”这句话,结束了这篇通讯的正文。从“回忆”到“打断了我的回忆”的描写,我认为通讯的前后就连贯起来了,思想也就一致了,既有了庆祝大会的实况,又写出了喜悦的由来,是基本上达到我的要求的。 回过头来,如果这篇通讯从消息的角度去写,只不过是一则平平常常的会议消息;如果不从描写庆祝大会的场面开始,而直接写正文,这篇通讯也可能会显得平常、单调,而且,也不突出什么“喜讯”了。 通过写这篇通讯,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今后不管是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必须“意在笔先”。在体裁、结构、取材、用词等方面作一番精心的安排。使稿件的中心更突出,反映的事情更全面、更生动。当然这些都是在深入采访,获得全面、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 记得《家乡的喜讯》一稿首先在广播中播出,并即被评为优秀稿,在一次新闻工作会议上还专门叫我谈了体会。旧事重提,望能抛砖引玉。
(本文选自张纯汉《记录当初》一书中“采写杂感”一章)
|
|
|
浏览次数:2554--
|
----上篇文章:眉目传情话标题
----下篇文章:去粗取精巧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