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图书批发网站
[首页] [写手之家] [非常SOHO] [SOHO秘籍] [SOHO撰稿] [最新约稿] [编辑心声] [付费方式] [本站社区] [留言板]

写手之家
非常SOHO
SOHO秘籍
SOHO撰稿
最新约稿
编辑心声
SOHO设备
才华SOHO
即时新闻
关注稿费
寻求出版
SOHO创业
诚征书稿
承建网站
soho计划
开家书店
强力推荐
新书推荐
编辑在线
媒体诚聘
传媒有约
写手推荐
SOHO资讯
杂志征稿
报纸征稿
网站征稿
写手教程
混在北京
真我风采
电子商务
名人在线
创业导航
书店指南
网站建设
soho创业经验
soho投资融资
版税出版您的书稿
招商合作
品牌营销
媒体资源整合
最新创业项目
代写代笔
软文推广
sohozones全球报道
新媒体运营
创业动态
soho财富故事
soho创业指南
域名财富故事
自由职业者
soho创业经验
24小时内付稿费公众号
图书批发货源导航
图书营销手册
大众出版
出版产业观察
书业人物
SOHOZONES免费环球资源
SOHOZONES免费赚钱资源
SOHO理财
SOHO健康顾问
SOHO网上创业
SOHO房产
SOHO教父
SOHO居家办公
SOHO成功人士
SOHO财富故事
SOHO文化
SOHO美食
SOHO教育
SOHO科技
SOHO网上社交
寻求发表
爱情故事
soho财富故事
soho创业指南
书商财富故事
出书巴巴
写作变现致富
创业商机
百万版税求书稿
日本女友爱情故事
外贸SOHO
SOHO百万富翁计划
爱上写作
电子书免费阅读
靠谱淘金计划
创业邦
免费分享
现金大派送
稿费认领通知
soho博客
生财之道
一本万利
soho投资指南
soho致富攻略
soho淘金启示

 


·电话:010-51662125
·手机:13011807335
·OICQ:652155904
·电子邮件:sohozones@126.com
·通讯地址:北京朝阳建国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24
--管中心理
请您留言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那一年————奶奶讲的故事
作者:六月沉浮 -上传日期:2003-12-21

  那是1958年吧,年景很坏,一个月的大锅饭把生产队里一年的粮食都折腾得干干净净,粮仓里的老鼠都饿死了,看粮仓的狗叔就拣了老鼠煮着吃,没有饿死。
  村里家家户户都饿死了一半,刚开始那阵子,还能弄个象样的棺材板装起来,后来就弄两个大缸扣在一起,再后来就随便找张破席裹起来,个头高的头脚都露在外边,一般都赤着脚,光着头。
  奶奶说那时候她才二十六岁,父亲八岁,姑姑三岁。爷爷被生产队派到山西拉煤去了,已经半年有余,杳无音信。
  父亲懂了点事,正天扯着走起路来还摇摇摆摆的姑姑去村外寻找食物,尽管知道希望总是很渺茫,但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出去看看外边的树有没长出新芽,看看哪边还有可以填饱肚子的草皮。这荒月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太阳依旧高照,从不理会人世沧桑。
  眼界之内的树都是光秃秃的,即使高耸入云的树顶,也没有一丝青绿。本来才初夏,却比冬天还冷,还冷。
  野地里的沟壑都被翻得坑坑洼洼,人们都在寻找食物,人们都在竭力求生。爷爷依旧杳无音信,奶奶依旧颤着小脚,姑姑饿得狠了就哭,父亲饿了不吭声,还要去哄姑姑,偶尔找到点东西就填在姑姑的嘴里,等她不再吃了,他才咽下点儿。
  奶奶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东乡还没饿死人,那就意味着那里还有吃的。东乡土地比我们这边肥沃,产粮相应也就多点。
  奶奶后来告诉我,她一辈子从来没一下子走那么远的路。
  东乡是个不严格的地理概念,我们家乡的人称处于我们村以东的地方借为东乡,都知道那里是富裕的,当然富裕并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富裕,是能稍微吃饱肚子的富裕,是一年中挨饿时间比较短的富裕。
  早上天还没亮,奶奶起来用凉水洗了洗脸,也给父亲洗了一下,还把过年穿的衣服给找了出来,这样出去更体面些,因为东乡据说很富裕。奶奶那时候年轻,当然也很要面子。
  姑姑被托付给邻居家照顾了,邻居家也一样,灶炉已经有好多天没冒过烟了。即使有点东西也都是在半夜的时候偷偷煮,共产主义了,就不能有单门单户的日子,锅也都给收掉了,一般都是用个大瓷碗当锅。
  奶奶没有琐门,那年月也没什么盗贼,家里也没什么值得偷的东西,除了几床破被子,里边的棉絮还是奶奶出嫁时候带来的。
  说东乡,谁也不知道具体的东乡在哪,奶奶只是拉着父亲趁着月色朝着正东的方向走。走过一片空荡荡的田地,里边本来种了玉米和黄豆的,却碰到了干旱,苗出得三三两两,然后又被人们给拔掉充饥了。
  走到大公路的时候天已经微微亮了,这里离村里已经有二十来里地了。他们坐在公路旁边歇了一小会儿,路上的车辆很少,黎明的荒野一片寂静。
  就这样地走着,走过了很多村庄,都和我们村庄一样,没有任何生气,没有树叶,没有草皮,也没有鸟雀,所有活着的东西就是半死不活的人。
  也不知道走了多远,终于慢慢能看到一点绿色了,当然这个渐进的路程是很长的,他们也碰到不少像奶奶他们一样逃荒的人,大家见了面都苦笑一下,没有什么话说,也没有什么力气说话。
  这里的景况确实要好一点,人们的脸色没有村里人的脸色难看,但也只是维持着很低的温饱,偶尔还能改善一下生活,生产队里杀头猪,每家分个四两半斤的。
  父亲很听话,一路跟着奶奶很累,肚子饿的时候就去人家院里讨点凉水喝,也有人家给他倒上一碗开水,怜惜地看着他喝完。这是那时代唯一可以表达的友好。
  这里的村子果然像传说的一样,越来越殷实,有个别村里还能保持基本的自足。
  到了另一个村的时候,父亲确实走不动了,奶奶也走不动了,只是在撑着,讨饭的生涯看似简单,但很艰难。奶奶是年轻人,顾及面子,也不想让人家把自己叫为乞丐,有一些人碰到他们打招呼,问他们要去哪,奶奶说去串亲戚。亲戚家在哪?没人知道。
  这个村头的一个废旧的壕沟旁边,奶奶拉着父亲坐在一个土疙瘩上休息,眼却瞄着沟底,里边有一堆白菜疙瘩,是切除的根部。旁边不断有人经过,奶奶和父亲只能那么坐着。
  到了中午的时候,人少了,大概都回去吃饭了,公社大食堂的烟囱冒着白烟。
  奶奶终于鼓起勇气对父亲说:“这里好多白菜疙瘩啊,扔了多可惜,咱们拣了回家喂牛吧!”给父亲这么说只是为了鼓起自己的勇气。
  拣完后,奶奶把那些疙瘩装进一个小袋子里赶快拉着父亲离开了那里,开始往回走,一直把那个袋子背在身后。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过了午夜,村里死一样的寂静。奶奶和父亲蹑手蹑脚地穿过村子回到了家。姑姑已经趴在床上睡着了。
  这份白菜疙瘩被分成了六份,用一个大搪瓷缸煮了分着吃。一共吃了三天,每天吃两顿,不至于饿死。
  这些天饿死的人太多了,人们的脚面上都缝着白布。我们那的风俗,谁家死了人,就用白布把鞋前半截缝起来,以示纪念。
                 
  另一个故事。
  那是后一年——1959年。
  景况仍旧没什么好转,还遇到了蝗虫灾,本来今年的庄稼长得不错,队里派出很多人日夜守侯着,怕再被拔去吃掉。蝗虫来的时候遮天蔽日,树草禾苗一扫而光。
  爷爷已经回来了,去年年终的时候。爷爷个子挺高的,将近一米八零,回来的时候脸很黑很瘦,已经饿得驼背了,他们出门的时候每个人发了一辆架子车,用人拉的那种,给的买煤的钱也在路上吃光了,还没走到山西就回来了。
  蝗虫毁坏了所有庄稼,也毁坏了刚燃起来的希望。一夜之间,原本还算茂盛的田野又成了沙漠一般。现存的饥饿和预期的饥饿一起涌来。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又到了去年那种状态下,这次更绝望,更彻底。
  村口有座大庙,说是一座,其实只有一间大房子,很破败,“破四旧”那会儿,各级领导已经带领村民们把所有的神像、神坛扔进了旁边的水塘里。
  现在这里已经成了流浪汗的聚集地,里边总躺着七八个人,等着死亡的来临,当里边已经没有地方的时候,后来的只能躺在门口的大路边上。眼望着天,或许已经不再望天,集起浑身的力气都已经支撑不起沉重的眼皮。
  老黑家一家这两年死了三个,老的,小的,弱的,都死了,只剩下三个青年劳力。
  老黑这几天也开始感觉到不对劲儿了,已经四天没有吃到任何东西,饿了就喝水。其实这年头,除了在生产队几个当官的,其他人都在死亡的边缘转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死。
  老黑坐在土墙下,任着太阳晒在身上,不想再动弹一下了,每次稍微的移动都需要努力好半天。
  人们都这样了,当然没人能救济他一下。有人劝老黑再出去转转,看能不能逮几个蝗虫用火烧烧吃了也能保住命。这些天很多人都是这么活的,拿个筛子到野地里逮蝗虫,逮到了就找点柴禾烧了吃。
  老黑不想动了,艰难地摇摇头,不说话,眯着眼睛。
  又有人说大庙门口一个人死了,老黑你拿把刀去割点肉回来煮了吃吧。这是骇人听闻的,但在那样的年代里是正常的。
  老黑的眼睛终于睁开了。艰难地走回家里,找到了好久不用的菜刀,拎起这把菜刀需要很多气力,他攒了好久劲儿,半抱着菜刀向大庙走去。
  到了大庙门口的时候,看到那个人就躺在地上,好象已经死了。老黑挪过去想开始割肉,却被吓了一跳,人还没断气儿。
  那个人睁开眼睛说了句话:“兄弟,再梢等会儿吧!”很微弱,如风中摇摆之零星灯火。
  老黑就那样蹲在他旁边,等着。
  终于支持不下去了,老黑倒在了地上,死了。那个人也随即断了气息,死了。死了一对。
                 
                 
  每次想到这些事情,我都宁愿相信不是真的。就像北岛的诗: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但天就是蓝的。
 

 
                浏览次数:773--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当一个贫穷的人走进了大学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