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非常感受:真实的SOHO是很累人的!
作者:SOHO特区网lily
-上传日期:2004-8-27 |
从最早为应付警察的检查给家具都安上轮子,到现在宜家带轮子的沙发床被放在银行按揭的精装修公寓里,一辈子转不上几个圈儿,SOHO的力量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SOHO究竟是什么,反正我不知道。
我辞职半多个月,每次碰到知道的人,第一个问题,总是被问到:“到哪儿了?”
这里面有一个默认的逻辑,就是离开一个地方,就一定要马上再去一个地方。我每次回答说:“哪也没到,跟家看书、睡觉、听音乐呢,(这是实话)”。得到的反应通常有两种:一种沉默一下,然后说,那以后联系啊!挂断电话或者挥手微笑再见。另一种立刻表达感慨,真羡慕你啊!然后开始探讨一种没有工作的“悠闲生活”的部分细节。
上面两种反应,都说明人是社会动物。前一种反应通常是工作伙伴多过朋友,“以后联系”的意思,是如果你以后换了别的地方,再联系,因为没准儿就用得上。言下之意,以后你要一直就是一闲人,那就算了。
后一种反应往往来自朋友,至少是由工作而朋友。先表达羡慕再讨论细节,并不说明他真的喜欢“闲着”的状态,他只是“在精神上”喜欢。就像每个人书架上都有一本《瓦尔登湖》,但大多数人还是都住在CBD或者地铁沿线一样。
一个在摩托罗拉的同学说,现在经济这么不景气,你辞什么职啊?同学的话说出了真理:我们都要找一个可以吃饭的地方,因为我们都不是地主。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地主都不度假了,一个抗长活的怎么能辞职呢。
我说太累了,想休息一下,没别的。另一个朋友就说:哦,SOHO了。
“SOHO”的说法吓了我一跳,作为一个一天没正经出过国的人,我对英文名词的说法总是有点迷糊。比如“SOHO”。
有一阵人家告诉我说,“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意思,就是说这是一“在家抗活的”。那时候我还认真回答过一本杂志上对“你能不能当一个SOHO”的一长溜儿问题。到现在还能记得住的问题有:“你能在你给自己划定的工作时间里不接私人电话么”,或者“看着身后家里的大床或者沙发,你能忍住不躺上去么”,等等。我发现自己对大部分类似问题的答案都是“不能”,所以只好放弃当SOHO的念头。
现在我怀疑那本杂志骗我,至少那几个编辑没像我当初做稿子一样身体力行。比如沙发就是比电脑椅舒服,为什么我要坐在沙发上打打笔记本,就证明我不能“SOHO”了呢?
我总结那本杂志对SOHO的要求,头一条就是“能给自己找不舒服”,或者说有把家变成办公室的本事。我在过去的三年里一直把家弄得跟办公室似的,凌晨4点还会有讨论稿子的电话打到枕头边上。结果我发现自己回家都跟上班似的,同时,还有一本杂志说我不能当SOHO。
后来我发现SOHO是伦敦威斯敏斯特市的一个街区,住过威廉·布莱克和卡尔·马克思,前者是一个死后被好多人认为很杰出的诗人,后者是一个对社会变革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两个人的日子我估计过得都不会太好,布莱克的情况我不了解,不过诗写得黑乎乎的,还有点儿潮,马克思我知道一点,他有一阵子天天去大英图书馆看书,然后写了《资本论》。所有天天去图书馆查资料,还写了很厚的书的人,日子过得都不会太好。
更多人知道的SOHO是和纽约有关的一个地方,那儿有一大批最早穷得乱七八糟的艺术家和后来进驻的更精明的商人。小资们爱把SOHO当成一个自由、艺术气氛浓厚而切生活懒散的地方,同时用SOHO标志这样的生活。现在那儿是一个非常贵的地方,艺术家已经都迁出来了。
很多人都会津津乐道SOHO和安迪·沃霍尔、珍尼·霍尔泽(Jenny Holzer)以及很多别的名字的关系,他们都是SOHO区里走出来的艺术家,日子过得也都相当不错。其实SOHO居民成分的变化已经可以说明SOHO的理想和现实究竟有多远,比如,珍尼·霍尔泽最著名的一句口号就是:“Money Creates Taste”。
从最早为应付警察的检查给家具都安上轮子,到现在宜家带轮子的沙发床被放在银行按揭的精装修公寓里,一辈子转不上几个圈儿,SOHO的力量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SOHO究竟是什么,反正我不知道。
比较可爱的说法是,SOHO是任何一种精神或者物质的自由状态。这种说法,多半是从纽约SOHO区警察还要查房子的时候继承下来的精神遗产。如果SOHO是自由,我双手赞成,我现在就很自由地SOHO着。
不过我对自己能维持多久,也很怀疑。自由如果很容易得到,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它较劲或者长吁短叹。
现在想起来,我第一次自觉的有规划的SOHO企图,应该是在大学毕业前,不过那时候不懂得SOHO的说法,我叫它“自由撰稿人”,当自由撰稿人的第一个原因是我痛恨坐班,而且我不喜欢跟着老板的笑话笑。我在毕业前甚至给自己将要从事的“自由撰稿”生涯规定了类别,就是我要当一个写书评的自由撰稿人,因为从很久以来我每星期都要从书店抱回一些书来,这是我的兴趣,同时给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一个写书评的自由撰稿人,可以白看书(有出版社送),还可以得稿费,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我可以写我喜欢的东西,而让我不喜欢的统统见鬼去。在我看来,在是一种理想的生活选择。
我在和一个真正的自由撰稿人吃了一顿饭后决定去找一个工作。那个自由撰稿人告诉我说,如果你没有一份基本收入,最后只能沦落到别人让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的状态。那倒真的是一点儿自由没有了。而这是大多数没混出来的自由撰稿人的状态。和我吃饭的那个自由撰稿人是个美女,那顿饭是她请的,那时她正和一个热爱文学同时热爱美女的大款在一起,衣食不愁地当自由撰稿人,一个月不写几个字。
那顿饭以后我去了一家出版社,我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的,至少,我可以白看一部分书,心甘情愿地给自己出的书写写书评。
|
|
|
浏览次数:2009--
|
----上篇文章:当你的稿费在邮局取不出时,怎么办??
----下篇文章:写手故事 一个笔名两枝笔写亮黑暗的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