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图书批发网站
[首页] [写手之家] [非常SOHO] [SOHO秘籍] [SOHO撰稿] [最新约稿] [编辑心声] [付费方式] [本站社区] [留言板]

写手之家
非常SOHO
SOHO秘籍
SOHO撰稿
最新约稿
编辑心声
SOHO设备
才华SOHO
即时新闻
关注稿费
寻求出版
SOHO创业
诚征书稿
承建网站
soho计划
开家书店
强力推荐
新书推荐
编辑在线
媒体诚聘
传媒有约
写手推荐
SOHO资讯
杂志征稿
报纸征稿
网站征稿
写手教程
混在北京
真我风采
电子商务
名人在线
创业导航
书店指南
网站建设
soho创业经验
soho投资融资
版税出版您的书稿
招商合作
品牌营销
媒体资源整合
最新创业项目
代写代笔
软文推广
sohozones全球报道
新媒体运营
创业动态
soho财富故事
soho创业指南
域名财富故事
自由职业者
soho创业经验
24小时内付稿费公众号
图书批发货源导航
图书营销手册
大众出版
出版产业观察
书业人物
SOHOZONES免费环球资源
SOHOZONES免费赚钱资源
SOHO理财
SOHO健康顾问
SOHO网上创业
SOHO房产
SOHO教父
SOHO居家办公
SOHO成功人士
SOHO财富故事
SOHO文化
SOHO美食
SOHO教育
SOHO科技
SOHO网上社交
寻求发表
爱情故事
soho财富故事
soho创业指南
书商财富故事
出书巴巴
写作变现致富
创业商机
百万版税求书稿
日本女友爱情故事
外贸SOHO
SOHO百万富翁计划
爱上写作
电子书免费阅读
靠谱淘金计划
创业邦
免费分享
现金大派送
稿费认领通知
soho博客
生财之道
一本万利
soho投资指南
soho致富攻略
soho淘金启示

 


·电话:010-51662125
·手机:13011807335
·OICQ:652155904
·电子邮件:sohozones@126.com
·通讯地址:北京朝阳建国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24
--管中心理
请您留言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要赚钱就要有这样的写作心理
作者:SOHO特区网 -上传日期:2004-12-5
 修改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清人梁章钜在《退庵论文》中说:“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而成,其理一也。”又有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是改出来的”,很有道理。文章一般来说是越改越好的,或点石成金,顿生光彩;或精益求精,锦上添花。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就是有口皆碑的范例。

   但在现实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忽视对作文的修改,教师也缺乏让学生修改作文的意识,而是自己包办代替。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作文,结果学生交上来的是一篇篇不成熟的作文,教师必须对它们大至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小到字词标点、文面行款进行修改,疲于应付,得不偿失。而学生对老师的批改总是“隔着一层纸”,体会不到其中的妙处,感受不到因自己修改“知一重非,进一重境”(袁枚《续诗品》)的乐趣,因而作文的兴趣不能被激发,作文的水平很难提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并联系古代文论,我总结出学生作文“贵能自改,不废求友”的经验,坚持要求学生运用自改法、互改法、冷改法和读改法修改自己的文章,从而“知一重非,进一重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作文“贵能自改,不废求友”,谁写的文章,抒发谁的感情,阐发谁的观点,稿成之后,能否达到自己的要求,作者是最清楚的。曹植《与杨祖德书》中便提到丁敬礼说的一句话,“文之佳恶,吾自得之”,曹植“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这值得研究。王安石有诗《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说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是经历了“又到江南岸”——“又过江南岸”——“又入江南岸”——“又满江南岸”等反复推敲的过程,最后才定为“又绿江南岸”。

   后人分析这个修改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修改过程,或者说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又绿江南岸”的境界和“绿”字同时产生,水到自然渠成,意到自然笔随。他只是朦胧地感到“到”、“过”、“入”、“满”几个字不好,不如人意,眼前似乎有一种东西引起了他的思乡之感,可是诗歌没有表达出来。因此这才一改再改,最后才写出了“又绿江南岸”。“春草年年绿,游子何时归”,“绿”字既表现了江南勃勃生机,又是牵动游子思绪的原色。寻找词句的过程,同时又是寻找理想“意境”的过程,这岂能是别人所能替代的?

   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坚持要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要求他们在自改中做到两个比较。一是修改作文前后,要与老师推荐的范文和老师当众评改的文章相比较。看看范文的哪些优点自己尚不具备,自己在修改文章时相应地加强;看看病文的哪些毛病自己的作文里也存在,修改时一定要改掉。这些地方,心中要有数,如果心中没有数,那是无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

   在听老师讲评之后,自己给自己写评语,自写评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老师写评语作用还大。现实教学中,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很少看老师的评改,只看一下分数就塞进了书桌。作文中的毛病这次作文中出现,尽管老师已指出,但下次作文同样犯。如果自己修改,自己写评语,情况就不同了,学生要自己想办法动脑筋,对教师的评改就会重视了,会自觉地去改正原有的错误。第二个比较是,自改作文之后,将修改前后的两篇作文进行比较,看看自己作了哪些修改,为什么要修改,修改得合理不合理,修改后,文章是否有了改进。修改后的文章先别急于送老师“点卯”,而要先自己读读,是否满意了,自己认为满意了才送老师。有时要求学生将两篇文章都交给老师,一来检查学生是否真的做了修改,二来可以看出学生修改的能力和水平。老师在对修改后的文章评改后,学生要把没有修改过的文章、自己修改过的文章与老师修审阅过的文章认真对照,想一想差别在哪里,长进在哪里,找到三者之间相差的那一处,而这一处正是学生作文能以真正提高的地方。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的作文自己反复修改,这无疑是要提倡的。但有时“恐不能自知其病,必资师友之助。妆必待镜者,妍媸不能自见也。”因此可以请别人指教。曹植《与杨德祖书》说:“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论者,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自己的确难以看出自己作文的毛病。所以宋人吕东莱认为这时“不可耻人指摘疵病,而不将出。

   盖文字自看,终有不觉处,须赖他人指出。”(叶元垲《浚文楼文话》)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我在作文教学中实行互改法,提倡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虚心听取周围师友的意见,请人帮忙,并向学生讲述历史上“一字师”、“以文会友”的故事,充分说明“不废求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互评互改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互改法就是组织学生的作文互相修改,它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

   同时,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在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人短处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教训,能成为前车之鉴。而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腔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学生批改得大体正确,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四人为一组,互相批改对方的一篇作文。批改完毕后,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辨。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总之,通过语言的交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待意见一致后,再交教师审批。而教师在审批时,除对有明显不当的批改加以纠正外,都应予以充分肯定,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提高学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求学生在“求友”过程中诚恳、虚心,但也要有主见,不能别人说啥是啥。一篇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不同这是常有的事。比如说《史记·项羽本纪》写道:“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班固写《汉书》记此事时,去掉了后面两个“无不”。金人王若虚说“诸侯无不人人惴恐,‘无不人人’,意重也。”还有个叫陈仁锡的人认为“叠用三‘无不’字,有精神,《汉书》去其二,遂乏气魄。”(徐立、陈新《古人谈文章写作》)班固删掉两个“无不”,字去意思未减。王若虚认为“无不人人”意有重复也是有道理的。陈仁锡认为“叠用三‘无不’,有精神”,相当于今日排比法,假如司马迁向班固、王若虚、陈仁锡三人求教,又该如何处理呢?若自己无主见就会无所适从。还是陈仁锡的意见对,为了更好地传达文情,突出楚军之声威,叠用三个“无不”,保留原文,不作删改为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者有见识,不能“人言是,则是之;人言非,则非之。”(《原诗》)
   在要求学生自己修改文章时,我向他们介绍冷却法。即:写时要“热”,“一气呵成”,以求文气畅达;改时要“冷”,那就是稿成之后,不要急于修改,将文稿置一旁且放一放,搁它几天,再冷静、从容地修改,以求达到完美境地。这种方法古人今人都有过理论上的论述,也有过成功的实践。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唐子西《语录》云:诗,最难事也。吾于他文不至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吟累日,仅能成篇。初读时未见可羞处,姑置之。明日取读,瑕疵有出,辄复悲吟累日,反复改正,比之前时稍稍有加焉。复数日取出读之,疵病复出,凡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清人孙麟趾《词径》也有类似的说法:“词成录出粘壁,隔一二日读之,不妥处自见,改云。仍录出粘壁,隔一二日再读之,不妥处又见,又改之。如是数次,浅者深之,深者曲之,松者炼之,实者空之。” 鲁迅曾说:“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处。”《红旗谱》的作者梁斌也说过:“我主张文章写成之后搁一搁,放一放,改一改。”《红旗谱》断断续续修改了七八次。这种对文章的处理方式,还是很有道理的,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人不可能一次完成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往往要经过一个过程。

   另外,正当作者“悲吟累日,仅能成篇”的情况下,他的文思已处于呆滞状态,而且还停留在原来的写作氛围之中,因此这时修改,往往没有什么新的见地。不如搁置一二日,使作者松弛一下自己的头脑,冷静冷静,而且在搁置的过程中还可进一步疏理自己的思绪,待到重看文稿,就能“不妥处自见”。据吴景旭《历代诗话》记载:高适官两浙观察史,过杭州清风岭,题诗云:“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当时自觉很满意,可是后来看到“月落时江水随潮退,止半江矣。”这才意识到“月落一江水”改为“月落半江水”为佳。“半”字不但符合实际情况,而且要比“一”字灵动,诗境“曲”而“空”。高适诗境的转化,从“一”到“半”这中间是由于间隔了一定的时间,重新体察了客观实际情况,故而对原作的瑕疵看得比较清楚。

   因此,我在布置作文后,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但并不要求他们马上交上来,而是留一周的时间让他们修改。写后一两天修改,修改后再隔一两天又修改,如此反复自改。学生自改后的文章往往文面整洁,很少有明显的错误,教师批改起来事半功倍,效果很好。热写冷改法,由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学生因为能在不断的自改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写作兴趣大增,写作水平也明显提高。


   “吟于口”这也是古人自己改文章时的经验,“新诗改罢自长吟”,在“长吟”的时候,往往能觉察出文稿的毛病,清人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说:“自家作诗,必须高声读之。理不足读不下去,气不盛读不下去,情不真读不下去,词不雅读不下去,起处无用意读不下去,篇终不混茫读不了解。真个可读,即可管弦乐府矣,可管弦乐府方是诗。”诗读不上口绝非好诗,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一般的文章也是如此。欧阳修做《相州昼锦堂记》开头写道:“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同韵连读,就很拗口。所以欧阳修后来就在“仕宦”和“富贵”之后,各加一个“而”字,成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这样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很有节奏。叶圣陶先生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修改稿子不要光‘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上说说看……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词跟词的搭配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分多点少点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该怎样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是修改的办法。”修改文章为什么要“长吟”呢?因为只凭眼睛“看”,有些词句的问题是发现不了的,一旦读起来就会发现拗口别扭,甚至是错字漏字多字的地方。如有学生由于作文时马虎潦草,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徐宏刚的英勇事迹教育和激励我们,面对社会上的坏人坏事,要敢于挺身而出,不能不袖手旁观……”文中多了一个“不”字,这样要表达的意思全反了,错误相当严重。像

   这种完全可以避免的笔误只要通过“长吟”完全能发现,修改起来又不费吹灰之力。很多学生对“长吟”修改的方法的好处多不了解,在完成作文后都不习惯大声诵读自己的作品。我向他们提出要求每篇作文写出来后自己先朗读一两遍,每次修改后再朗读几遍。并且一边读一边思索,遇有气势不接、语气不畅的地方,随手修改。很多问题,一读就能够发现,特别是文字表述方面的问题。如语句不通、衔接不紧、声调不谐、气势不盛,以及书写颠倒的问题,读时凭“语感”就能发现不妥之处。实践证明多念几遍,边读边改,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文章修改的方法。

   清人李沂《秋星阁诗话》说:“作诗安能落笔便好?能改则瑕可为瑜,瓦砾为珠玉。……昔人谓:‘作诗如食胡桃、宣栗,剥三层皮方有佳味。’作而不改,是食有刺栗与青皮胡桃也。”要求学生认认真真修改文章,就是要他们做一个负责任的作者,不把“有刺宣栗”和“青皮胡桃”留给读者。而掌握作文修改的合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知一重非,进一重境”,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浏览次数:3822--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为清贫的文学摘帽:我们一年挣了10万稿费
----下篇文章《家庭》的稿费壮了我离婚的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