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苗家女医生潘凤乡村从医14年的感人故事
作者:SOHO特区网
-上传日期:2022-1-25 |
苗岭“天使”
——苗家女医生潘凤乡村从医14年的感人故事
图∕文 杨维波
一个药箱,一背就是一生,一信念,一诺就是一辈子,一座山,一守就是十余年。她,越千座山,行万里路,爬遍千山万水,跨过千沟万壑,走遍千家万户,历尽千辛万苦。她,对乡亲至亲至爱,对患者不离不弃,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她,就就是高山上怒放的雪莲,她,就是大山里的“白衣天使”。
大山巍巍,草丛深深,在莽莽苍苍的大山中,有十多个稀稀落落的苗族山寨,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穿越大山深处,小路上,一位穿着白大褂的漂亮苗家女医生忙碌穿梭乡间,无论天晴下雨,白天还是夜晚,十年如一日,用美丽的青春年华和辛勤的汗水为苗胞救死扶伤,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她就是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戈塘村卫生室的乡村女医生潘凤。
背母治病,求医难逼上从医路
说起戈塘村,未到过的以为是戈塘镇上的中心村寨,其实不然,戈塘村距戈塘镇政府所在地20余公里,整个村子地处戈塘金矿矿山顶上,海拔1630余米,村民共2550人,其中苗族占63%,是一个边远的苗族聚居村寨,今年39岁的潘凤就生在该村青杠林苗寨。
1994年7月,就读安龙一中的潘凤,初中毕业时一心想读高中,可因父母长期生病,家庭困难,只好放弃求学,选择外出打工。在昆明,无一技之长的她,与寨邻的小伙子们一起拎起钉锤搞装修,不到20岁的她,干起男人都怕的活。干了一个月,她哭了,之后帮人摆过地摊,当过洗碗工……
一年后,受尽打工之苦的潘凤,决心学一门技术,因生在边远山村,了解苗族同胞的疾苦,尤其是母亲患上肺心病后,长期卧床痛苦不堪的折磨,时时剌痛她的心。尤其是母亲患病卧床的三年中,为给母亲打针输液,她每周要背母亲走10余公里的山路才到医院,每次都要休息10余回,累得喘不过去来。背母治病的日子,坚定了她从医解除病人痛苦的决心。
1995年9月,潘凤通过考试,被黔西南州卫校民族医士专业录取。在校三年,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学习很刻苦,毕业时在全年级300多名毕业生中,她被学校选中到遵义医学院深造。
当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要到学院报名时,却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和4000元入学费的通知,她被吓退了,只好放弃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回到家门口时,母亲还没等到她学成归来为母亲治病就离开了人世。
“母亲得不到好的治疗,就给乡亲们治病吧,像母亲这样需要我的人很多很多!”潘凤化悲痛为力量,自我安慰。办完丧事,她选择到免费的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
逼友上山,高原怒放并蒂雪莲
进修结束后,当许多同学纷纷选择留城市发展时,她却义无反顾地回到戈塘村,一心要当乡村医生。家住兴仁县,在卫校就一追求她的男朋友周波,一心劝她到县城开诊所或当一名护士,可她就是不听。
女友坚持让周波打了退堂鼓,最后,潘凤还向男友下了“通牒令”:要么分手,要么跟我回乡。周波无奈,为了心爱的人,最后选择背井离乡,跟她背着行囊上山。
创业之初很艰辛,没房、没钱、没资助,怎么办?两个青年人只好白手起家,开始在戈塘村租用民房办村卫生室,条件差,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药箱、一块自耕地,半农半医,当起赤脚医生的角色。
戈塘村方圆二三十里就他们俩是学医的,村民们求医迫切,听说潘凤是学医的,病人家属就天天往她家里跑。1999年2月24日上午,村卫生室未开张就接到戈塘村八坎组的苗族妇女杨大团丈夫的紧急求救,哭着说妻子生孩子胎盘粘连,剥离不开,生命垂危。
潘凤放下饭碗就往杨大团家赶,刚进门,就见杨大团的丈夫听从民间传说,用石磨“土办法”压妻子肚皮挤压胎盘,用扁担绕着脐带准备用力的样子,把潘凤吓蒙了。第一次接生就见这架势,潘凤马上叫大家“住手”,她开始用手慢慢剥离,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折腾,终于完成了她人生第一次接生。
1999年6月21日,是她与男友周波的卫生室开业的第一天,可当天就接到她一生难忘的出诊。当天中午,气温高达31度,炎热无比,可相邻海子乡堡堡村丫头寨的湛开友却一路小跑赶到她的卫生室,要求她赶快帮其妻接生,母子要保不住了。
潘凤顾不上前来道贺的亲友,跟着湛开友连走带跑,跑了两个多小时,左转右拐,爬了数不清的大山,以为要到病人家时,却被湛开友带到半山腰上的一个山凹里,没有房子没有人,潘凤被吓得周身发麻:“上当了,上当了,哪有在山上生孩子的?”
正在不知所措时,湛开友猜出她的心思,忙说:“妹妹,别怕,我怕你不来,所以一直没讲在山上。”原来,湛开友带妻子罗国菊在山上干活,妻子突然提前临产。
一个未婚的姑娘,在荒无人烟的山野,看着产妇痛得死去活来,怎么办?生命至上,潘凤只能在此迎接这个小生命的诞生,而她唯一的助手就是湛开友。
洒雨镇堵瓦村科香苗寨的龙梅,到州医院治病时被告之身体凝血功能差,产子必须到医院。2005年8月3日,龙梅突然提前临产,可家距县城50多公里,且有10余公里山路车无法到达。龙梅的丈夫半夜敲响了潘凤家的门,一定要潘凤出诊,潘凤很害怕,半夜打着手电筒往龙梅家赶。走了三个多小时,等赶到时孩子已出生,龙梅大出血,血从床上直淌到地下,潘凤吓慌了,不知如何是好。
龙梅的丈夫哀求说:“就求求你尽力吧,出了问题也不怪罪你的,在这山高水远的地方,叫我如何送医院啊!”得到提醒,潘凤才回过神来,赶快给病人止血、打扩容针、输液等,终于让龙梅躲过一劫。过后,潘凤一直很内疚,自责自己该早些赶到,早些想办法,险些让命悬一线的龙梅撤手人寰。
“村民见到我就把我当神,可我每次接生都很害怕,怕出意外。每当遇到上门要求接生的,我都以设备不齐、人手不够、风险大等为由要求到家属送县乡医院,但产妇总是临近生产家属才上门,送都来不及,不接,良心过意不去,接,风险很大。”潘凤感慨地说。
近两年来,在戈塘村,潘凤加大宣传力度,说国家卫生部门要求农村妇女生产必须到医院,可有些家属对妇女生产常识无知,就是听不进,不进医院,难产就想到她。
去年4月21日,戈塘镇牙皂村红花林组产妇杨厚艳,丈夫杨胜文半夜敲了潘凤家三次门要求她接生,潘凤都叫杨家送医院。可到凌晨4点,杨胜文再次敲门,潘凤只好叫周波起床再次劝他们送医院。
可当周波打开大门,见产妇已在自家门口生产,周波马上返回屋里一把把潘拉起来,大声说:“快,快,快,人命关天,孩子都出来了,还与病人较什么劲,你还管国家什么规定不规定的,你的良心到哪里去了?”
潘凤一个骨碌爬起来,跑到门前,见产妇双手血淋淋捧着刚出生的孩子,有气无力地向她求救。潘凤大吃一惊:“天,你们怎么会这样,真不要命了!”说着,赶快与周波把产妇抬到病床及时处理。
因杨厚艳出血过多,几度晕倒,潘凤赶快联系海子乡卫生院救护车,潘凤全程护送,连夜赶到安龙县人民医院。经过三天的抢救,杨厚艳才脱离生命危险。
这事对潘凤的印象很深,她知道,要一时完全改变整个苗乡的就医观念是很难的,有时在紧急情况,也只好替患者想办法。以前,没村卫生室,戈塘村多数生育妇女没去医院生产的习惯,新生婴儿死亡率高,潘凤回乡从医后,先后接生1200余次,从未有过散失。
“从医多年,乡亲们已把我当活菩萨,危重病人家属找到我,总是千叮万嘱,要我一定尽力,可我每次遇到危重病人,我心中都在祈祷,希望病人快快好起来,总怕一不小心就让病人离开人间。”潘凤谈起每次出诊她心情都很沉重。
在苗乡,多数家庭都很困难,群众对生病不重视,患病总是采取拖延的办法,小病拖出大病,大病等死亡,就是不进医院。凡是家属上门接她出诊的都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她心中总是害怕治不好病人感到不安。
不离不弃,把病人一一驮过河
说起潘凤,方圆十里的群众无不称赞,都说她是苗乡的救命恩人,大好人,活菩萨。70多岁的苗族老太太王发珍,一字不识,靠捡垃圾为生,家庭非常困难,身上又脏又臭,但潘凤没一点嫌弃她,每次到村卫生室,老太太都只要五角钱的去痛片,可潘凤每次都要亲自给老人检查,要么高烧,要么胃病,去痛片不但治不好有时还对老人的胃起反作用。因此,每次潘凤都是对症下药,没按老人的“要求”去做。可每次开的药都是几元到几十元。老人先后到卫生室20余次,可潘凤总共收老人的钱不到5元。这些,老太太从不知道,只知道潘凤对她不嫌弃。
2012年3月,王发珍老人身体越发虚弱,却坚持捡垃圾,路过潘凤卫生室时,知道潘凤是好人,就向她讨一碗粉吃。潘凤打好粉给老人吃后,老人把未吃完的粉打包回家,潘凤见状眼泪直打转,马上从身上掏出30元递给老人,又送她五六斤面条,当时找不到摩托车送老人。老人走后,潘凤一直很担心,怕老人走不到家,第二天,当她从过路人口中得知老人已到家后才放心下来。
2011年6月的一天,一个不相识的妇女带着女儿到卫生室,衣着很破烂,当输完液付钱时,听说要付48元,妇女找了半天才凑足17元,潘凤就只收了17元,并把自家不穿的衣服送给她。
2009年3月,戈塘村白露山组的罗克兰带着两岁的孩子输液共需付47元,当潘凤见母子俩穿着破烂时只收20元,并叫她第二天继续来输液不再收钱,罗克兰过意不去,第二天不好意思再来。第三天,当潘凤入户防疫走到罗家回访时,见到是潘凤,罗克兰拉着她的手不放,千感谢万感谢,一定留她吃饭。
2009年8月,一位70多岁的杨老太,腹泄严重,输液后,无法回家,潘凤就花10元钱请了一辆摩托车送杨老太回家,怕摩托车不安全,她坐后面扶着老人,一直把病人送到家。
潘凤做好人好事的例子不胜枚举,谈到她,村里的群众都会伸出大拇指,夸她是戈塘村的好大姐、好媳妇、好医生,都会甜甜地叫她“凤阿姨”、“凤姐姐”。
在戈塘村堡堡苗寨采访时,笔者有个发现,寨子的狗见到陌生人就“汪汪汪”的追着又叫又咬,可见到潘凤,狗就是不咬不叫,摆摆尾表示欢迎的样子,大家觉得奇怪。潘凤告诉笔者,因她经常进寨子,所以狗对她熟悉了,把她当成主人了,潘凤因此被村民们取个“狗不咬”的绰号。
潘凤对患者的感情如春天般温暖,对患者家属的刁难或过分要求总是轻言细语解释,总替患者着想,站在对方角度考虑,真心服务,诚心解难。
2000年9月,卫生室里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男的称女友被烧伤需医治。正当潘凤在帮女方检查伤口时,男方悄悄把药架上的“美宝烧伤膏”放到自己衣袋里,被丈夫周波发现,当场叫他交出来。男方羞愧难当,提起板凳就要打周波,周波也不示弱,顺手拎起锄头就准备对打。
潘凤见状立即把周波抱住,并对患者男友说:“兄弟,你误解了,这里是可记帐的,你肯定是忘了带钱,我送你女朋友一只,医好后再给钱都行的。”说着就把一只“美宝烧伤膏”和两包阿莫西林送女方,此事才平息。过后,潘凤不但不骂对方,反而责怪丈夫冲动,差点把事情闹大。
潘凤对患者不仅有爱心,对家乡的公益事业也关心,14年来,潘凤捐给村里修路、资助困难家庭孩子读书的钱数以万计,仅即将毕业于青海政法大学的研究生田彪,就先后5次得到潘凤4000多元的资助。
今年4月21日,四川雅安发生7级地震后,潘凤很焦急,看到雅安震后缺医少药,她向丈夫提出到灾区当志愿者。婆婆知道后,坚决反对,说孙子太少无人照管。最后,潘凤只好捐500元的生活费。
潘凤做好事从不求回报,但乡亲们的心里记着她,在她家里,经常有群众送鸡蛋、送菜、送米什么的,虽不多,也值不了多少钱,但都是乡亲们的心意,拗不过乡亲们的热情,也怕伤他们感情,潘凤只好象征性收一点点,如果乡亲们送的东西贵重,她就在以后的药价中给予减免,宁愿自己少赚点也不让乡亲们吃亏。
真情挽留,再穷也要一生坚守
“在兴仁县条件好,可妻子偏不同意,诊所收入一直没起色,去年我决定到浙江打工,她也不让。”周波无赖地对笔者说。
选择戈塘村后,潘凤与周波费尽周折,搬了四次家,都因收入微薄,开支大,没法建一所像样的诊所,潘凤带笔者看了过去他们租住的房子,破旧得别家猫狗都可随意出入。
2008年8月,听说国家要免费建村卫生室,夫妻俩高兴得一周未睡着。为了争取到国家项目落户戈塘村,夫妻俩主动征地,免费提供建设用地,并出资近两万元平整土地,修建中,夫妻俩一直在帮忙,直到竣工。
虽然有国家房子了,不用再租用民房,可因收入太低,2011年,到浙江打工回来的表哥表弟劝周波,说浙江像他这样学医,有经验的开诊所月纯收入上万,丈夫被说动了,亲自到浙江考察一番后,决定把诊所搬到浙江宁波。想到孩子大山里长大了也要读书,山上找不到读书的地方,送外地无人照管,潘凤也犹豫了。
听说潘凤要关门了,许多被潘凤抢救活过来的村民们天天往她家里跑,劝他们留下来,都说,钱不够开支,大家想办法补贴。看着乡亲们一个个可怜巴巴眼神,潘凤心软了。
“人活着,难道总要跟钱过不去,只要饿不死,做点有意义的事业,穷点也快乐着!”潘凤对丈夫这样说,同时也在拷问自己。
周波看拗不过妻子,一天,从未发火的他第一天爆发了。“你不走我走!”说着就打点行装,准备出门。潘凤看事情不妙,当天就把婆婆从兴仁县下山镇接来做丈夫思想工作,并精心安排好婆婆生活,每天主动为婆婆洗澡擦背,婆婆哪受过这番孝敬,心一下子向儿媳看齐了。
最后母亲发话了:“儿子,别折腾了,你穷,乡亲们更穷,他们能过,难道你不能过,你要走,连我一起带上。”周波也自责:“难道我还不如妻子,不能为妻子担当,我还算什么男人。”最后,周波决定留下,不再提出走的事。
14年来,潘凤走遍了方圆二三十里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因戈塘村卫生室地处海子、洒雨和戈塘三个乡镇交界的苗族聚居地区。卫生室成立后,不仅服务了戈塘镇戈塘村2500余名群众,还辐射了戈塘镇免补、牙皂、平洋、岔河、大坝5个村,海子乡堡堡村,洒雨镇堵瓦村,共8个村15000名群众,其中苗族群众8400余人,平均每天到卫生室就诊的群众30人左右,从早到晚,不分节假日,十年如一日,她先后接诊15万余人(次),走村串户出诊防疫2500余人(次),平均每次步行10公里以上,行程25000多公里。她,把青春献给了大山,把爱留在乡间,无怨无悔。
|
|
|
浏览次数:655--
|
----上篇文章:你有“梦意识障碍”吗?
----下篇文章:情愫换位婚爱保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