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百年老店”情结
“百年老店”情结 我一向对各式各样的百年老店情有独钟。出门旅行,一定要到当地有名的老店铺流连一番,买点东西或吃个小吃做纪念。就连全公司到青岛度假,也是选了老城区一家始创于19世纪的老饭馆聚餐。我喜欢且钦佩老店铺特有的雍容的气度和自然散发出来的绵长持久的生命力。
“百年老店”在现今的商业社会好像已经是个过时的词汇。人们更喜欢谈论各种商业奇迹、商业英雄、商业新贵,而把“百年老店”的意象与老旧、衰败、缺乏活力和进取心、没有竞争力联系在一起。 尽管如此,我还是敬佩百年老店多于明星企业,每每被前来采访的记者问到企业发展目标时,答曰“做百年老店”,近来一些见闻和思考更是坚定了这个决心。 一是全球著名的麦肯广告在2002年庆祝了百年华诞,不但成为真正的“百年老店”,而且2001年全年营业额达到266亿美元,收入达到30亿美元,位居全球广告公司第一名。在这一百年中,麦肯一直扮演者全球广告先驱的角色,沿着明确的发展策略,发展成包括广告公司、媒体购买、公关营销、医疗保健营销、互动关系营销、品牌营销在内的从事整合传播的麦肯集团。 二是世界级大公司状况不断,国内一些红极一时的上市公司也坏消息频频。风光时万人瞩目,倒掉时落花流水,不由人不生出“眼看他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的感叹。 对于麦肯历经百年而未见老朽反而成为全球第一,因为做《百年麦肯》一书的缘故多了些了解,无非是策略明智,而且百年来建设了足够强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些大公司的轰然崩溃,坊间的意见也非常明确:要么被成功麻痹举措失当,要么野心膨胀过度冒险,要么贪欲失控造假蒙蔽。 麦肯的例子给人信心,一些大公司的失败则给人警示。
做企业,大概没有人以企业永远不长大为目标(把开小店当作个人爱好和生活方式的另当别论),也肯定没有人想着三年五载就关门大吉。最理想的情况自然是大而持久,但商界显然不是一个让人陶醉于美好幻想的地方。轰然倒掉的大企业的CEO大佬们,哪一个会想着明天就破产关门?无奈稍不留神,就把偌大的企业变得脆弱不堪,最终落得惨淡收场。 联想到最近有人提出的疑问:是500大还是500强?一字之差,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大未必就意味着强,强也不必然要大。对于一家企业,大小不过是形式,强弱才是本质。有足够强的内在力量,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有未来的无限可能,而贪一时之大,则极有可能成为脆弱的巨人。
曾出入太平仓胡同五年,胡同口有两家颇有年纪的店铺一直让我很有兴趣。右边一家山西削面馆,从早到晚,削面机对着口沸腾的大锅削个不停,生意奇好,生意好的原因据说是因为面卤口味繁多。右边一家稻香村分店,主要卖点心、杂食,早上一开门就人满为患,就我观察,受欢迎的原因无非是糕点新鲜地道,而且农历节令食品品种齐全。我是这两家的常客,而且对这两家小而红火,小而精神的老店充满敬意。
以我的浅见,大而不强的企业,倒不如永远不能与它们相提并论的小小削面馆和点心铺有价值,值得尊敬。它们可能不会张得太快、太大,甚至可能一直保持现在的规模,但因为在自己的专业内足够强,自然生出一种持久绵长的力量,足可支撑它们长寿且生命力旺盛。 相信成功的百年老店,无论大小,也必是如此。 附:稻香村的滋味 小序 每个历史稍长点的城市大概都有些老字号的店铺,老字号中又会有一两家以专卖各种有风味有又有质量的日常杂食见长的,北京的稻香村就是。 出了我们的太平仓胡同左拐,不到二十米有一家稻香村。因为做了街坊而我们又有点贪吃兼好古,就成了那的常客,不过是买三五块做早点的鲜花玫瑰饼、六七两图晚餐省事的酱肉的交往,日子长了,却渐渐品出点稻香村独有的滋味来。 于是就有了这一系列从外面看别人的企业的小文章,算是学习的心得。 拉拉杂杂想写的很多,第一个要写的就是稻香村的人气。
稻香村的人气 那条大街上最近空出很多铺面,不是搬走,就是关门。稻香村好像是那多半条街唯一一个人气鼎盛的地方。 稻香村好像就没有生意冷清的时候,早晨傍晚尤其热闹。要买东西,你得从过道上的顾客堆中侧着身子半挤过去。买什么,一定不能着急,因为前边总会已经排了一两个、两三个甚至五六个人,而且千万别指望马上轮到你,因为他们多半会一斤这个、半斤那个的买上好几种。 人虽然多,顾客和店员却都没有挨挨挤挤地买卖时常有的急急躁躁的火气。买的慢慢地买,卖的有条有理地卖,等的耐心地等。 在七八十平米的店面中,至少有十几个店员,而每个人面前都有好几位顾客,每个人都在快手快脚地忙,但绝不会因为忙而拿错了你要的东西,不会因为忙而忘了明明白白地说收您多少钱,找您多少钱,不会因为忙着去接待下一位顾客而忘了微笑着对你说:“您慢走,欢迎下次再来。”轮到下一位的时候,一定是先问:“您要点什么”,无论你要多少种,每种要多少,都会一一拿给你而没有一点怨气。这时候,后面的人一定不要抢上去说我要什么什么,因为她们一定和气地坚持“先来后到”的原则。如果你拿的是50或100的大票,店员就会向不知什么地方大叫一声“换钱”,然后一个的年纪稍长专司兑换的店员就会不知从什么地方迅速地出现。用这样的办法,可能是为了减少差错也节省找钱。但“换钱”的喊声无形中就成了稻香村热热闹闹和和气气的人气的一部分。
说是人气,其实是一种和谐,员工与工作之间的和谐,员工与顾客之间的和谐。 常常奇怪为什么稻香村能够保持这种界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和谐。说传统,是因为很容易从中看到旧时老字号店铺善待主顾和气生财的影子,说现代,是因为其中分明蕴涵着一家现代企业鲜明而独特的企业文化。而稻香村的人气又是无论在今天的老字号还是大商场中都很少能感受到的。不少老字号,老得过时,老得冷清,店员的懒散随意又使原本冷清的生意更加惨淡。大商场又往往过于机械而少了人情。稻香村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诚。 以稻香村的历史,这种和谐的人气自然是是企业、员工和顾客之间长期互相滋养的结果。但我们以为,它真正的源头,其实是是企业与员工的和谐——一种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一种共有的理念之上的彼此关心、彼此尊重、彼此以诚相待、彼此付出的共生、共荣。只有企业与员工间建立这种和谐,才会有员工与工作、员工与顾客的和谐,也才会有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和谐,才会有一个企业真的人气。 很多与稻香村有同样辉煌的历史的老字号没有做到,很多标榜企业文化的现代企业也没有做到。但我们很向往。
稻香村的定位 稻香村是一家什么样的店很难说清。 稻香村卖的东西杂极了,也全极了。南味点心,西式糕饼,酱的、熏的、风干的鸡鸭鱼肉,拌的面筋、豆制品、素菜,五香豆、怪味豆、开心果、核桃仁之类的零食,速冻的包子、饺子、馄饨,包装的、散装的半成品菜、冻的鸡腿鸡翅鱼丸肉丸、大包装小包装的冰棍冰淇淋。 五六十平方米的店面,包罗了你需要吃或者你可能吃的一切,展开了就是一个大超市的食品部,缩小了就是楼下的小杂货店。
但它既不是大超市,也不是杂货铺。 稻香村的杂是自成体系的,虽然这种体系外边的人很难说清楚,但却能感觉得到。 人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是“全”,但忘了“协调“。如果小小的麻雀张着鸵鸟的大脑袋,大雕的大翅膀,孔雀的长羽毛,全是全了,但麻雀也就不是麻雀了,不但不是麻雀,简直什么都不是。 全而协调,这就是稻香村的体系。这就是大超市和杂货铺都不能取代的稻香村。套句行话,这就是定位。
几年前,我采访过前门老商业区大栅栏的很多店铺。他们给我们讲了他们创下那些基业的前辈的很多经营之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专而全”,如果卖布,就土布、丝绸、毛呢一应俱全。如果卖鞋,就男鞋女鞋老人鞋孩子鞋全都卖到。但卖鞋的不会自乱规矩去卖布,卖布的绝不会自毁其长去卖鞋。这也是定位。 想想我们自己的书店。比大,我们简直连一家中型的新华书店都比不上,更不用说营业面积有几千平方米的三联。但为什么全国很多广告人会千里迢迢地赶到我们这里买书?为什么我们能有很多稳定的顾客?还是定位。 独一无二,不可取代,正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定位观念”的精髓。 开书店1999年发展战略研讨的时候,有同事问我们书店在专业图书领域到底是要做到专,还是全,还是精。我们的回答是“专而全而精”,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到并且坚持下去,却非花功夫不可。
稻香村的新鲜劲 逛稻香村,时不时会发现一些别处看不到的新鲜东西。 油炒面,小时侯家里冬天常炒,好吃又省钱,味道都快忘了,稻香村却还盛在一个大玻璃罐子里散着卖。 醪糟蛋,是南方人的一种家常小吃,也是在大玻璃罐子里浸着,论只不论斤。 炒红果,山楂做的,像果酱又不是果酱,说是炒出来的,又让人奇怪水果怎么个炒法。 天儿一冷,稻香村就又开始卖糖葫芦了。糖葫芦不新鲜,这么大的店摆在那一串一串地卖却少见。 有一次去买玫瑰饼,售货员问要不要鲜花的,觉得奇怪,就买了来,一吃,真的有玫瑰花瓣在里边儿。 稻香村的售货员最热心的好像也是这些东西,专司换钱的老店员在换钱的间隙会自得其乐地大声叫卖:“咱们这有自己做的……,来尝尝啊!”那感觉,就好像是家庭主妇做了一种新菜,总忍不住让客人多吃似的。
稻香村的就是有那么股子好玩、可喜,又让人意料不到的新鲜劲,而且一年到翻花样,应节令。都是很小的地方,都要花不少心思。 其实,稻香村做的时候,可能也并不怎么想着卖多少,赚多少钱,店员报给你听的时候,可能也并不怎么想着你真的会买。 但是有了它们,好像整个店都有了一种兴头,有了一种活力,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气氛。顾客无论是买不买,都能被那种新鲜劲感染,逛店似乎也多了一些味道。 一家好店、一家好企业的很多好精神,其实就是在这种一点一滴的新鲜劲里来的。
|
|
|
浏览次数:155--
|
----上篇文章:有好书才有好店
----下篇文章:中小书店:大卖场压力下的生存之道
|
|